金融实践

您的位置是:首页>贸易与投资>金融实践

中俄金融合作新态势及建议

发表于:2020-06-30 16:02 作者:admin

刘斌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罗定  527200)

摘要:随着中俄两国经济贸易往来的不断加强,双方的政治互信、经济互补都为金融领域的广泛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面临的经济困境也助推了俄罗斯与中国加强金融合作的决心,当前双方合作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中俄目前在金融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如,跨境贸易本币结算体系仍不完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困难重重等。中俄金融合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两国政策制定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在合作领域和层次上不断进行拓展和深化。中俄两国金融合作的深化对于中国与中亚国家,以及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建立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5年12月,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21个创始成员国于共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截至201812月地区和非地区成员已由创建时的57个增加到84个,中国和俄罗斯的出资比例分别是31.34%和6.88%,俄罗斯是仅次于中国、印度的第三大股东。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开展,两国政经关系的不断深入发展,中俄金融合作也在逐渐加强,不但有着银行间的合作、本币互换业务,也有项目投融资、贸易保险等形式多样的金融形式。中俄两国金融合作的开展有利于区域金融环境的稳定,使中俄两国的应对危机的政策保持协调一致;也是促进两国经贸合作深化及贸易经济转型的基础条件;同时,通过中俄两国本币互换可以减少汇率风险,提升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地位;通过在反洗钱、反恐融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多领域的合作,推动了中俄两国贸易融通、资金融通和基建建设和联通。研究如何中俄两国金融合作新趋势,提出新建设,对促进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金融合作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中俄金融领域合作发展新态势

(一)中俄金融合作机制建设

1、国家层面

首先,两国从1996开始即展开了高层互访和会晤机制,包括定期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中俄金融合作分委会和财政部长对话机制,在宏观经济、金融和财政领域进行了广泛交流探讨,特别在2015-2018年,金融监管部门密集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金融各领域的合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除了推动传统的贸易本币结算业务外,将合作范围拓展到支付与银行卡支付、本币债券、保险等领域,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一部分,两国还将加强交易后区块链的应用合作。其次,中俄两国在政府高层定期会晤委员会的基础上,还设置了经贸、金融、工业、运输、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分委会。每年举行一次金融合作分委会,中俄两国央行就银行间的业务合作、新信息交换、支付结算等诸多领域进行广泛交流,并达成一系列共识。再次,中俄两国建立起财政部长对话机制,并按照每年一次会议的频率,轮流在中俄两国进行。两国财政部长就中俄金融合作、金融改革等领域深入交换意见,进行相关考察与培训活动,并达成重要共识,有力促进了两国金融合作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2、民间层面

在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的框架内,中国金融学会与俄央行、俄银行协会共同主办中俄金融合作论坛,于2001年起每年举行一次,有力推动了中了两国战略合作目标的进展,协助金融合作分委会推动中俄两国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组织间的交互,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进行广泛合作。2015年,中俄金融联盟在平等、互利、自主等原则基础上,为中俄两国金融联盟成员提供开放式跨境金融合作的非正式平台,推动了联盟成员在金融领域方面的经验和信息交流,促进了联盟成员在银行代理、本币结算、信保融资等方面的合作。

(二)中俄金融业务合作进展

 随着中俄双边贸易额的迅速增长,两国之间的人员、货物、资金的跨境流动日渐频繁。而中俄金融方面的合作成果显著。

1. 跨境电商支付结算方面

2008-2016年的八年间,中国先后与3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双边互换协议,其中有10个国家协议到期后进行续签,累计金额达到3.3万亿人民币。2017年10月,中俄建立并启用了针对人民币与卢布的双边货币支付系统,直接清算体系的建立将加快去美元化进程。

2018年,中俄跨境人民实际收付同比增长105%,占同期两国贸易额的4.5%。俄国受理银联卡的范围日渐扩大,2018年俄罗斯可使用银联卡的商户达到63万家,银联卡受理覆盖率超过85%,ATM数量增长到10万台。除了银行卡的传统支付模式,代表中国移动支付的支付宝也于2017年夏天在俄罗斯顺利登陆,成功又将“中国式支付”的版图扩展延伸,目前莫斯科的部分商场、公交、地铁都可使用支付宝扫码支付。如今,俄罗斯在人民币跨境实际收付量中已位居世界前列。

2. 跨境贸易本币结算方面

本币结算是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本币结算规模的提升可以促进贸易便利化水平和贸易额的提升,同时推动双方货币走向国际化。中俄两国本币结算多发生于边境贸易,一般贸易仍以美元结算。2002年中俄金融合作委员会签署边境地区贸易的银行结算协定以来,特别是在2010年挂牌卢布人民币的直接汇率,2011年又签订新的双边本币结算协定,将本币结算范围从边境贸易扩展到一般贸易,中俄边境贸易本币结算业务得到迅速发展, 两国本币贸易结算总额快速提升。人民币和卢布在跨境交易和投资支付中所占比例持续上升,2012到2018年间,本币结算在中俄两国双边贸易中所占比例值日增长。目前,卢布支付占比约10%,人民币支付占比约15%-20%。2019年6月,中俄两国就本币结算签署政府间协议,有力推动本币结算规模的扩大,构建起人民币和卢布的金融工具市场,以规避汇率波动风险,预计本币结算将占到中俄两国贸易额的50%左右。

3.中俄债券业务方面

2016年12月,俄罗斯计划发行60亿人民币联邦贷款债券,但因当时中国实施资本限制,计划一直未能付诸实行。2018年初俄罗斯财政部重启这一计划,计划在莫斯科证券交易所发行60亿人民币五年期的人民币债券,此次发行俄罗斯将是最大规模的人民币债券发行国,并且将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步。除此之外,2017年3月,世界第二大原铝及铝合金生产商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在上交所发行总金额100亿元首只“一带一路”人民币债券及熊猫债券。

(三)融资合作进展

 1.贸易融资方面

面对近些年西方世界的经济制裁,俄罗斯的融资问题分外严重,而中俄在贸易及项目展开融资等方面的合作,特别是通过本币结算协议,极大的降低了汇率汇兑风险,有利于中俄贸易总额的提升。在俄罗斯的对外贸易中,中国所占比重不不断攀升,由2008年的8.83%升至2018年的15.76%。而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俄罗斯所占比重波动不定,2009年跌至1.73%,之后一直在2%上下波动,2018年回升至2.40%,达到历史峰值。

2.跨境投融资方面

面对近些年西方世界的经济制裁,俄罗斯的融资问题分外严重,而中俄在贸易及项目展开融资等方面的合作。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面对内外交困的政治经济形势,选择向中国寻求投资贷款。2018年,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流量为16.8亿美元,占流量总额的0.8%,投资金融业的比重为2.8%;投资存量为141.6亿美元,占存量总额的1%,金融业占比2.4%,相对于采矿业(41.9%)、农业(33.5%)、制造业(17.2%)的占比仍处于规模较小的水平。俄罗斯对中国直接投资7343万美元,相比2015年的1312万美元提升4.6倍。

1   2012-2018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流量存量表

年份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流量

7.85

10.22

6.34

29.61

12.93

15.48

16.8

存量

48.88

75.82

86.95

140.20

129.80

138.7

141.6

数据来源:商务部对外直接投资公开数据 单位:亿美元

作为全球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多年来为中俄多个领域的重大合作项目提供融资服务。2015年,国开行与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签署了60亿人民币的贸易融资协议,将在外贸融资领域展开合作。2017年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与国家开发银行拟建立680亿人民币的中俄人民币投资合作基金。

二、中俄金融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俄金融合作风险较高

2014年乌克兰危机起,俄罗斯受到美国长期的经济制裁,俄罗斯政府虽采取一系列激励政策,但仍难以改变持续额外的投融资环境。因此,中方银行在俄罗斯开展金融合作仍面临较大的风险:首先,俄罗斯政策波动性较大,其法律制度不健全;其次,俄罗斯银行入门门槛较低,许多银行在经营独立性、抗风险能力方面发展不够成熟;再次,俄罗斯银行的行业服务水平较低,业务种类单一、费用较高,且从业人员综合业务水平较低;最后,中俄金融合作缺乏专门机构的监管,以致于两国企业投资时缺乏信息,使得两国在金融合作方面的积极性较低,给中俄金融合作带来不利影响。

(二)跨境贸易本币结算体系仍不完善

中俄两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双方都希望绕开美元共同推进人民币或卢布的直接结算业务,现阶段,本币结算体系存在较多问题。第一,本币结算大量存在于边境贸易区域,中俄合作代理银行可为客户互开账户,账户间可相互兑换,或可转换成第三方货币,以实现货币的直接或间接自由兑换。俄罗斯开展本币结算业务的代理行大多集中在远东地区,在广大的非边境区域,贸易往来仍以美元或欧元作为媒介货币进行结算,增加了贸易双方的时间和汇兑成本,降低了企业效率和利润率;第二,本币结算不能适用于非贸易领域的结算,如佣金、运费等与贸易相关,但又无法直接体现在贸易项的费用;第三,结算工具通常以银行账户间汇款为主,结算方式比较受限,其他结算工具对企业资信水平要求较高且审查授信过程复杂而严格,因此信用证、保函、托收承付等使用较少。

(三)贸易体系不健全

虽然中俄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提高,但俄罗斯在贸易体系方面的建设仍存在不足。在海关方面,俄罗斯海关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升,海关设施建设不足,通关效率较低,且因俄罗斯较高的进口关税,也不利于中俄双边贸易的发展。在许可证方面,中国相关制度管理灵活性不足,进出境手续较为复杂。从贸易结算货币方面来看,因卢布汇率波动较大,两国银行结算方式不健全,造成美元成为两国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在贸易纠纷仲裁方面,两国间缺乏独立、公平的仲裁机构,使得两国贸易争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给两国贸易发展造成一定损失。 

(四)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困难重重

近几年,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形势,我国加强了相关领域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2014和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完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管体制机制的意见》,从制度层面建立洗钱、恐怖融资和逃税等预防机制,不仅严格管控境内洗钱和恐怖融资等行为,扩展反洗钱监管网络体系,更先后与多个国家主动跨境监管合作机制,参与反洗钱多边合作,同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管理。

中俄边境以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人员、货币、物资的跨境流动频繁,同时入境旅游的俄罗斯游客不断呈上升的趋势,为消费、结算便利及节约成本,偏好于现钞交易,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兑换能力不能与现钞规模相匹配,且由于卢布汇率的不稳定性,造成银行缩减持有现钞以规避汇率风险。现钞的携带、使用和流通提升了资金的灵活度,但大量卢布现钞缺乏正规的回流通道,为地下钱庄和外汇黑市的交易创造了空间,扰乱外汇市场的秩序,同时也增加了反洗钱监管的难度。随着近几年跨境电商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由于交易主体和流程实时追踪,也为反洗钱监管带来了障碍。

三、深化中俄金融合作的对策

(一)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建设

首先,要完善金融合作配套设施与制度,依据中俄两国签署金融各领域的谅解备忘录,制定细化的金融合作管理办法或制度文件,既适于基层金融机构操作执行,又便于地方金融管理部门进行监管和规范;其次,要建立两国基层央行定期互访机制,促进两国金融合作过程中具体问题的沟通协调和深层交流,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及对策,增强管理层会晤机制的针对性;再次,要建立金融合作风险防控机制,加强两国中央与地方的监管的双边合作,推动两国金融法律法规的协调沟通、金融监管技术交流和信息共享,加强两国征信管理部门和评级机构的交流协作,建立跨境征信合作机制,构建完备的风险防控体系;最后,要加强两国金融机构人才及业务骨干的交流学习,培养更多人才深入了解两国金融体系的运行状况,相关金融领域的基本情况、政策法规及监管制度,金融服务、金融产品体系等知识,相互调研金融合作的需求。

(二)完善本币结算制度

本币结算制度的不断完善,能够减少贸易双方的交易成本,规避汇率波动等风险。中俄双方应持续推进两国货币结算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两国贸易直接使用本币结算方式,以有力推动两国金融及贸易方面的合作。目前,鉴于人民币本币交易规模远高于卢布,中俄两国应制定降低税费等本币结算的优惠政策,合理简化两国海关通关手续,减少本币结算成本,以保持两国货币结算的平衡发展,推动两国金融合作和贸易合作的不断发展。

(三)健全贸易体系

 通过贸易体系的持续完善,有利于中俄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这需要中俄两国应尽量降低两国贸易摩擦事件的发生。对于俄罗斯而言,政府应加大对海关系统的整顿力度,提升海关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加大海关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关效率,并降低关税等贸易壁垒。对于中国而言,应合理简化进出境手续,提升通关效率。中俄两国应协力组建专门的贸易摩擦仲裁机构,以便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两国企业的之间的贸易争端,确保两国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双方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合作

鉴于中俄边境民间外汇市场的现状,中俄两国应加强在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方面的双边合作,完善两国交流与合作机制,参与双边反恐磋商,在增加银行间合作,互设代理行方面持续发力,并建立地区间和银行间的协作机制,扩大人民币和卢布现钞的调运规模。此外,两国可考虑持续加大人才、资金、技术方面的投入,加强常态化的宣传和培训,提升公众的反洗钱意识和能力;在边境区域建设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合作中心,与两国反洗钱中心展开合作,培养该领域的人才,互派人员学习对方反洗钱方面的经验做法,打造专业化业务素质的人才队伍,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平台,搭建智能高效的反洗钱风控信息系统,对涉恐行为和涉恐名单及时发现、跟踪、监测,形成一套完备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控体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