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

您的位置是:首页>国际热点问题>国际观察

新时代中国与中亚五国金融 合作的趋势、瓶颈与路径

发表于:2019-05-28 16:22 作者:admin

新疆财经大学 肖姿懿

 

摘要: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亚五国金融合作成效显著,主要表现为金融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投资促进金融合作势头强劲、金融合作程度日益加深、直接汇率机制逐步完善。但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发展水平失衡、政局动荡不稳定、金融生态环境较差、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难题。为此,我国应从发掘各国经济潜力、改善区域政局环境、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完善金融监管机制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破解中国与中亚五国的金融合作发展瓶颈,深化双边金融合作。

从古丝绸之路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国家既是连接亚欧的必经之路也是重要节点,中国一直与其保持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近年来,伴随“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中国与中亚各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双边合作已跨入新时代。截止201811月,中资银行已在中亚各国投资涉及矿产、油气等行业领域的100多个项目。丝路基金、欧亚合作基金等跨国金融服务机构也为其提供大量的基建、通信等融资贷款服务,大力助推中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未来,中国将与发达经济体国家、国际金融机构、其他新兴市场体国家合作,为中亚国家提供更多的投融资服务。在新一轮对外金融开放合作的新时代,如何推进中国与中亚双边金融合作,成为当前双边急需解决的迫切难题。

一、中国与中亚五国金融合作的发展趋势

(一)双边金融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1992年以来,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双边金融合作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和能源行业领域。譬如,20067月,由中国路桥公司承建的北段塔乌(乌兹别克斯坦)公路项目正式开工,全线于201210月正式交付使用,其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塔吉克斯坦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身份向中国政府申请的政府间优惠贷款。2012年,在修建中吉乌公路路段中,中国政府向吉尔吉斯斯坦政府提供1.36亿美元的优惠贷款。2009-2012年,凭借中国政府雄厚的资金支持和企业的大量注资,中哈双方共同修建了我国第一条跨境输油管线——中哈原油管道。另外,在此期间,还修建了起始土乌边境,途经乌兹别克坦和哈萨克斯坦,止于中国新疆,将中国与哈、土、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线。“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拓宽了中国与中亚五国间金融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逐步向农业、旅游业、信息通讯以及能源开采等多种行业延伸,政府间大力支持和扶植中小企业。截至201811月,中资银行在中亚已投资涉及油气、矿产等优势资源领域100多个项目,丝路基金、欧亚合作基金等非银行型金融机构也纷纷向中亚国家提供融资服务,助推中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其中,2018年,中国工商银行在“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中落地实施项目40余个,承诺贷款金额300多亿美元。

(二)投资促进金融合作势头强劲

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济结构和资源供求状况,决定了双边在金融合作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一方面,中亚五国国内工业体系相对落后,绝大部分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依赖于进口,且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主要依赖于中国技术与充裕的资金。另一方面,中国虽为能源大国,但人均占有量少,国内能源供不应求,而中亚五国石油、天然气和矿产等资源丰富。中国与中亚五国良好的资源互补性,极大促进了双边金融领域的深度合作。从贸易总额看,2018年,我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达到300亿美元以上,是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从对外直接投资看,2018年,我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存量已超过100亿美元,是吉尔吉斯坦第一大海外投资来源国,哈萨克斯坦第四大海外投资来源国。同时,中亚五国的客商也陆续在我国开展直接贸易投资,带动了双边政企之间贸易金融频繁互动,双边政府和企业在资金预收、预付、延付、融资担保与租赁等方面的贸易融资活动不断得到深化。

(三)双边金融合作程度日益加深

双边金融深度合作主要体现在政府高层与金融机构之间。一方面,中国与中亚五国政府所属央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并建立相关金融合作组织机制,推动双边经贸金融领域的深度合作。自201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入中亚、黑海及巴尔干半岛地区央行行长会议组织,将我国与中亚五国的金融合作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截止2018年底,除吉尔吉斯坦、土库曼斯坦外,中国人民银行已分别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签署了双边货币换换协议。另外,中国还借助中哈金融合作分委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高层金融合作机制,推进与中亚国家的金融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双边金融监管及银行业务机构不断深化合作。2014-2018年,中国银保监会先后同吉尔吉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国家签署了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主要金融机构(中行、农行、工行、建行)均在中亚建立了国际分支机构;同样,中亚金融机构也通过合资、独资、股权等多种融资方式与中方开展金融业务合作。

(四)双边金融直接汇率机制逐步完善

为进一步加深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金融合作,我国央行积极推动人民币与中亚各国货币实现直接交易,推动双边贸易发展。目前,中国已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签署双边本币结算协议。2011年,我国央行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规模为7亿元人民币/1670亿乌兹别克苏姆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自201795日起,乌政府取消了外汇兑换管制政策,人民币虽不能与苏姆直接结算,但可以在当地货币兑换点实现自由兑换。20139月,中国银行正式推出人民币兑换坚戈现钞汇率并挂牌交易,人民币可在哈萨克斯坦大城市部分兑换点实现本币兑换,哈萨克斯坦外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均实行有条件的可自由兑换。201412月,中哈央行在阿斯塔纳续签并新签署了高达70亿元人民币/2000亿哈萨克坚戈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中国同哈萨克斯坦的本币结算合作从边境贸易已扩大到一般贸易结算领域,双方可自行使用人民币或哈萨克坚戈进行结算与支付。20159月,中塔签署规模为30亿元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同年12月正式推出汇率挂牌交易,人民币与索莫尼跨境结算业务正式启动。

二、中国与中亚五国金融合作面临的发展瓶颈

(一)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阻碍了双边金融合作进程

中国与中亚五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但中亚五国的经济总量却远不及中国,其对外经贸联系与务实合作质量有待进一步挖掘与提升。其中,中亚五国经济总量最高的是哈萨克斯坦,2018GDP高达1704.43亿美元。从人均GDP比较看,2018年人均GDP从高到低依次为哈萨克斯坦(9328美元)、土库曼斯坦(8945美元)、乌兹别克斯坦(1532美元)、吉尔吉斯坦(1283美元)和塔吉克斯坦(834美元)。中亚五国之间较大的人均GDP差距,加之经济发展水平低且不均匀,这将直接影响到各国经贸合作的的进程,为双边金融合作带来了政策协调难度。况且,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悬殊也会直接导致各国汇率波动。例如,日前,美元(100USD)兑哈萨克斯坦坚戈37727KZT) 、兑吉尔吉斯斯坦索姆6971.43 KGS)、兑乌兹别克斯坦苏姆836500UZS)、兑塔吉克斯坦索莫尼943.79TJS)、兑土库曼斯坦马纳特341TMT)。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中亚国家货币严重贬值,各国汇率制度变动较大,金融风险较高,这将不利于中国与中亚五国开展区域金融贸易合作。中亚五国中除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之外,其他三国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这两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经济体量都很小,长期处于世界经济最不发达国家之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救助来维持民生和国民经济的运行,土库曼斯坦国家财政状况也及其严峻。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年贸易量,目前也仅仅维持在200—300亿美元之间,贸易规模远远小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也远远低于了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共同预期。

(二)中亚地区政局动荡不稳定,加大了双边金融合作的风险

中亚地区政治局面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其局势的动荡多变主要是内外两方面因素引起的。在国内因素方面,一是由于中亚地处内陆,气候干燥导致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稀缺,各国争夺水资源是不可避免的;二是中亚地区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世界各国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中亚国家为更快的发展经济,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和争夺上常常引发矛盾。三是中亚各国历史遗留问题,边境冲突、民族矛盾、恐怖主义泛滥。在外部因素方面,主要矛盾是大国间的博弈。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战略地位突出,是世界大国竞相争夺的地区。近年来,美、日三国在中亚地区不断渗入自身的政治势力。俄国历来视中亚地区为其传统的势力范围,以各种途径和形式来重新确立其影响力。美国则以维和为由,以反恐为名驻军中亚,从关注中亚地区的安全到能源再延伸到各国内部政治,力图掌控中亚地区。欧洲和日本国家积极参与中亚地区的油气开发,在经济上对其产生影响。其余周边国家和地区利用地缘文化和宗教影响力介入中亚地区。四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来,人民币迈向国际化的步伐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元和卢布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引起了美、俄等国家的不满,“中国威胁论”的提出使得中亚五国政府对中国的信任度下降。由于多种势力的渗入,其中掺杂着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多重阻碍,增加了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经贸交流和金融合作的复杂程度。

(三)金融生态环境较差,增加了双边金融合作成本

中国与中亚五国的金融市场环境和发展水平上有很大的差异,多重因素的影响也致使我国在中亚五国开展金融合作的成本偏高。一是金融机构单一。尽管近年来中亚五国的保险、证券、银行机构实力稳步壮大,但较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大多数的保险、证券公司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提供的金融服务水平有限,难以满足各国经济与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如土库塔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证券市场是从2016年才正式运营交易,而乌兹别克斯坦只有唯一的“塔什干”共和国证券交易所。二是金融基础设施落后。目前中亚五国基本上还是使用现金交易,对银行卡、支票、网银等现代金融工具使用较少,小额支付远没有中国支付宝、微信支付方便快捷。中亚五国发行的信用卡品种有限,普及率和使用率都很低,各国境内的服务网点和商家一般不接受使用信用卡,仅在四星级以上的酒店可使用VISA卡和万事达卡。三是人民币与当地货币兑换不便。人民币与苏姆、马纳特不能直接兑换,与索姆也不能直接结算,需在当地货币兑换点兑换,就算是与坚戈也只能在大城市的部分兑换点兑换人民币。人民币与索莫尼在新疆农业银行与塔吉克斯坦农业投资银行兑换。四是融资服务水平低,外汇管理严格。各国融资贷款审查极其严格且时间长、利率高,平均年利率超过10%,塔吉克斯坦银行贷款利率甚至在13%-35%之间,乌、土、吉三国的中资企业不能使用人民币在当地开展跨境贸易和投资合作。

(四)金融监管制度不健全,加大了双边金融监管合作难度

随着中国与中亚五国经济联系的不断加深,金融合作关系日益密切,资金往来频繁,所暴露的金融市场问题也越来越多。一是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法律条例实施力度不够。由于中亚国家独立较晚,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金融市场上的很多法律条例来不及或者没有能力完善,从而导致中亚各国金融合作的监管力度不同。二是金融监管难度大。中亚国家经济、政治、资源等因素引来了众多国家的注意力,金融合作市场鱼龙混杂,跨区域金融合作频繁,致使金融机构和政府收集的信息不对称,区域间资金的横向流动也会加大金融市场的监管难度。三是中亚国家政府腐败,行政体制僵化。中亚国家依然存在严重的宦官文化,由此滋生了各行各业的腐败问题。某些政府过多利用行政手段干预金融市场,甚至出现为索贿而有意阻挠外国投资合作项目的事件。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经贸投资审批办理时间延误,致使政府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仅依靠市场自身来调节经济,会带来市场失灵的问题,加大金融市场的风险。四是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的匮乏,易引发各种形式的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如跨国操纵金融市场,不利于金融机构评判个人或企业信贷的风险程度。加之中亚各国金融机构内部管理、风险管控和监管制度不健全,这将增加中国与中亚国家双边合作的风险和运行监管难度。

三、推进中国与中亚五国金融合作的路径

(一)发掘各国经济潜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金融优势

中亚五国地理位置优越,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但生产要素秉赋不同,经济潜力巨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金融优势仍是重中之重。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地广人稀,且自然资源最为丰富。截止2014年,已探明矿藏就有九十多种,其中钨储量居世界第一,铬和磷矿石储量居世界第二,煤、铁、铜、石油、天然气资源也十分丰富。乌兹别克斯坦有“四金之国”的美称,盛产黄金、棉花(白金)、天然气(蓝金)和石油(乌金)。黄金储备量排名世界第四,棉花产量居世界第五,天然气的年开采量居世界第八。土库曼斯坦是典型的依靠能源“发家致富”的国家,天然气资源丰富。据评估,该国的天然气储备量居世界第五,著名的“地狱之门”就在其境内。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属于山地国家,水利资源最是丰富,但由于资金的匮乏和技术的落后等多种因素影响,至今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中国国内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量大,主要依赖于进口,应积极与中亚五国开展能源金融合作,投资开发各国的油气、矿产、水利等资源,不仅能解决我国国内能源紧张问题,还能加大中国与中亚地区的金融合作力度,并带动发展中亚各国经济,达到“一举三得”效果。

(二)改善区域政局环境,增强双边政治互信

在国际性的区域金融合作中,各国的政治立场、政策决议对金融合作具有很大的反作用力。为应对中亚地区恶劣的政治环境,我国要加快与各国政府间的谈判力度和执行进程。一是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多边合作协调机制的作用,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合作议事机制,积极促进双边或多边金融合作协议的达成,加快区域金融合作。二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发挥中国新疆“桥梁”的作用。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是中国与欧亚各国经贸往来的交通枢纽,是亚欧大陆经济、文化和贸易交流的中心。新疆地方政府进入到中亚五国金融合作体系中是必然趋势,也是必然要求。通过地区政府间的友好访问,提高双方的了解度和联系度,不仅可以增强政治互信还可以加快对外磋商,逐步扩大金融合作规模。三是中国要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上明确申明和反对“中国威胁论”。中国还要联合国际组织和区域间合作组织来强烈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协同地方政府打击区域极端势力,共同建立安全、稳定、和平的区域金融合作新秩序。四是中国和中亚五国要互相尊重彼此间的利益,赢得群众基础。中国政府可为对外经贸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政策扶持,鼓励和引导双边或多边的跨境金融合作,为地区间的跨境经贸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中亚国家企业愿意并积极与我国企业开展金融合作。

(三)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降低金融合作成本

中国应积极搭建多层次的经贸金融服务平台,完善中国中亚经济走廊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一是积极推动各国设立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中亚各国要引进创新性的金融产品,调整金融机构的产品结构,完善金融机构服务体系建设,为中亚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融资平台,促进双方或多方间的商贸投资。二是中亚各国应引进现代金融工具,将现代科技与金融产品相结合。继续扩大 VISA卡和万事达卡在中亚五国的发行量,减免中国银联卡的交易手续费,使当地人体验到银联卡的方便快捷、安全和低利息率,提高人们对信用卡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同时扩大自动存取款机(ATM)的覆盖率。三是推动人民币在中亚五国的广泛使用。中国政府和银行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条件,鼓励对外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加快人民币与中亚各国货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签订,增加货币兑换网点的数量,扩大兑换网点覆盖范围。四是开展中国政府与中亚各国政府的友好协作,努力降低中国企业与当地企业进行金融合作的融资贷款率。寻求融资合作,降低各国融资贷款的审查条件,缩短审查周期,降低当地银行贷款利率。五是借助上海合作组织或亚投行等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力量,形成国家间高效的资金流动,使双方或多方的金融合作升级,扩大融资来源,减少贸易壁垒,降低关税。最后,逐渐稳步的推动中资企业使用人民币在中亚国家开展跨境贸易和投资合作。

(四)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建立风险评估系统

中国与中亚五国应加强在金融监管方面的合作,在建立与完善金融市场风险评估系统的同时,要制定好、完善好、执行好金融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一,要依靠政府。政府是一个国家法律条文的制定者与执行者,其制定的法律法规具有普遍适用性、不可为抗性和强制性,只有借助政府调控金融市场的三种手段,即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才能建立安全、稳定、和谐的金融市场环境。中亚政府还要加强对自身的管理,整治政府人员在对外经贸中腐败和工作效率低下的行为。第二,要依靠金融机构。银行、证券、信贷等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监管机制,在现有的监管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顺应现代金融科技发展的潮流,运行现代信息技术,实时监控市场金融风险,及时有效的获取各类经济信息,逐步建立起跨境资金风险检测系统、反洗钱合作系统、个人征信系统、汇率变动风险系统等。第三,要依靠企业(市场)。中亚地区金融市场复杂,涉及国家多,跨区域广,致使金融机构和政府收集的信息很不对称。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信息获取真实、快捷,反应灵活。若能在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市场)三方之间,建立起相互作用“三位一体”的系统性金融服务体系,定期及时地进行经济信息交流,共同搭建起区域间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增加透明度,共同制定金融风险识别、预防、管理的评估系统,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区域间的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五)扩大中国的影响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中亚国家地处亚欧板块内部,农耕文明根深蒂固,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相对闭塞,对外开放程度不高,要想和中亚国家进一步开展金融合作,就需要不断扩大中国的影响力。中国要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契机,与中亚国家开展新一轮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签订新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发挥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计价结算功能,促使人民币成为中亚地区的结算、投资、储备货币。加快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国门设立跨国分支机构的步伐,打破中亚国家市场的准入壁垒,推动人民币在中亚地区的广泛使用,促进人民币与中亚五国货币形成统一的区域间支付结算体系。中国与中亚国家应积极落实双边或多边经济贸易及进出口关税协定,共同探索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和风险管控机制,务实双边金融合作的经济制度和法律基础,深化双边之间的金融合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