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

您的位置是:首页>国际热点问题>国际观察

“中巴经济走廊”高速公路项目投资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应对

发表于:2019-01-28 10:53 作者:admin

-以PKM项目苏库尔至木尔坦段为例

 玛依努尔  赵军   新疆大学

 

摘 要:高速公路项目作为“中巴经济走廊”旗舰示范工程之一,对推动中巴两国“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以PKM项目苏库尔至木尔坦段为例,探讨项目在投资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资源配备不足、自然环境气候恶劣、目标成本控制风险突出、安全形势极为严峻、媒体舆论歪曲宣传报道等诸多困境。为收获“中巴经济走廊”早期项目成果,应围绕上述困境针对性地提出应对举措,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巴基斯坦时提出“中巴经济走廊(CEPC)”概念,其倡议旨在实现中巴两国在公路、铁路、港口、能源和光缆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提升和强化中巴两国“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造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样板工程和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CEPC)是一条横跨中巴两国国境,东起中国新疆喀什、西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南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全长达3000公里的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在内的贸易走廊。20154月,中巴两国政府确定围绕 “一带一路”海陆交汇枢纽中巴经济走廊为中心,以瓜达尔港、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产业合作为重点的“1+4”战略合作格局,标志着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正式启动。                                

PKM(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项目作为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沿线地区GDP占巴基斯坦总量90%以上,人口达1.38亿,建成后将成为承接巴基斯坦南北方向最为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在中巴互联互通中将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加强我国与南亚、中亚、北非和海湾国家的紧密联系,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极其重要战略意义。为此,本文以PKM高速公路项目“苏木段”(苏库尔至木尔坦)为案例,具体分析中巴经济走廊PKM高速公路项目投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减少在巴高速公路项目投资风险,尽早收获中巴经济走廊旗舰项目成果,助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

一、中巴经济走廊PKM项目苏木段概况

PKM项目是Peshawar-Karachi Motorway(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的简称,南起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卡拉奇,途经第二大城市拉合尔,北至西北边境重镇白沙瓦,全长1152km。其中,作为PKM项目的关键节点苏库尔至木尔坦段(简称“苏木段”)高速公路全长392km,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竞标胜出,其设计为限制进出、具有ITS智能交通系统的双向6车道、路面宽31.25米、时速120km的高速公路,合同金额为2943亿卢比(约合28.9 亿美元或折合人民币约184.6亿元),是巴基斯坦唯一一条公路沿线全程铺设光缆,将全路段监控视频等信息实时传输到控制中心,实现车辆缴费、信号管理等功能电子化、自动化的“智能高速公路”,以便运营方全面掌握交通状况,并在必要时采取措施保证安全。

苏木段南起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苏库尔市,北至旁遮普省重要城市木尔坦,连接信德和旁遮普两个经济强省。其中,木尔坦是巴基斯坦芒果、椰枣等经济作物主产区,苏库尔则是进出信德省的重要交通枢纽,有“信德门户”之称。在PKM项目中,苏木段发挥承接南北的重要作用,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巴人口最稠密地区的交通状况,有力促进巴经济发展,也将为中巴互联互通发挥积极作用,成为连接中国和中亚国家通往卡拉奇和瓜达尔港的交通干线,更是“一带一路”重点开局工程之一。

苏木段项目主体工程于201685日开工,工期36个月,自201685日至201984日,该项目全线长392km,共分为7个标段,实施内容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环境景观工程和交通工程等。

二、中巴经济走廊高速公路项目投资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资源配备不足

巴基斯坦当地资源匮乏,建材市场发展滞后,成熟的机械设备供应商较少,土石资源开采获取难度大。PKM项目苏木段全线碎石用量约为1140万方,平均每个标段用量约160万方,平均运距140km。加之,项目所在位置为冲积平原,沿线资源相对匮乏,且只有单一一条铁路和公路运输线,部分料场中方人员因安全问题无法进入,增加了资源获取难度。例如,一标段路基面平均高出地面6.5m,填埋的土方达到了惊人的1740万立方米,距离项目最近的采土场运距均超过20 km;碎石需求量也达到了230万立方米,合格石料更是来至70km以外。另外,项目施工还面临着沥青短缺问题。一标段施工前期曾在巴基斯坦国内进行摸底,多次派员至伊斯兰堡、拉合尔、卡拉奇等大城市开展洽商工作,但因巴基斯坦国内沥青产量非常小无法保障供应,而且受限其技术水平所限,沥青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严重依靠从周边阿联酋、巴林、伊朗等国家进口来满足巴基斯坦高温气候条件所需的沥青,这不仅影响工程进度,而且还增加项目的建设成本。

(二)自然环境气候恶劣

在施工面临的诸多难题中,炎热的气候是最大的挑战。巴基斯坦国家环境温度达47-55℃高,基本上处于常年高温,最高气温达到52度,室外路面温度更高,即使在项目最北端的木尔坦地区,每年也有大半年时间日最高气温达到40摄氏度以上,路面温度更是高达75摄氏度以上。PKM项目施工受到了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限制,所有招标采购产品使用环境苛刻,所有设备必须保证高温下密封性能良好,所有液压油管须耐高温高压,防爆裂,防止老化,项目中被采购使用的设备自然也就成为了行业内技术标杆的象征。而且,巴基斯坦当地机械设备紧缺,所有采购产品均要从中国及其他国家进口并出关运往巴基斯坦国家使用,增加了生产商对产品进行售后服务的难度,这也提升了对产品技术性能的稳定性和低故障率要求。例如,亚龙筑机公司凭借着高品质的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屡屡被要求苛刻的重点工程选中担当重任,针对特殊工况,精心设计新型节能、环保、高效水泥稳定土厂拌设备,目前在巴基斯坦高速公路项目共有亚龙筑机4000型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2套,WBC600型稳定土厂拌设备3套,WBC800型稳定土厂拌设备1套,全部用于中建海外巴基斯坦高速公路项目。

(三)目标成本控制风险突出

海外投资项目风险源多且复杂,尤其是防控投资成本风险成为项目成败的关键。2010年,中海外波兰高速公路项目17.51亿元索赔案就是最好例证。20099月,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简称“中海外”)中标波兰一段高速公路修建工程,这是中国在欧盟首个建筑工程,但却因除波兰原材料供应商联手封杀造成原材料成本暴涨之外,还有中海外自身工程测算疏漏50万立方米土方工程缘故,使项目出现大幅度亏损,迫使中海外波兰高速公路项目停工,最终面临波兰政府17.51亿元的工程款索赔。同理,在巴基斯坦PKM项目苏木段修建过程中,也面临防控和化解项目成本控制风险挑战。在巴基斯坦,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政权稳定性不足,政府出台的财税政府易多变,财税风险就尤为突出。例如,PKM项目部4标段合法招标巴基斯坦当地一家桥梁基施工队(IVCC),因总承包商中建与项目施工地旁遮普省政府在签订合同时未明确规定征收地方销售税款项,但项目部4标段分部通过查询该中标公司的注册税务号及以往的税务证明,预估到需要缴纳销售税的可能性。一旦没厘清当地政府对销售税的规定,在分包结算支付过程中,如果巴方企业没有按要求提供“零”税率证明或税务部门要求不能代扣代缴销售税的官方证明,4标段项目分部作为分包商将面临要求支付16%的地方销售税的损失。

(四)安全形势极为严峻

近年来,巴基斯坦受阿富汗安全局势及国内盘根错节的民族宗教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巴国跨境恐怖袭击风险呈上升趋势,恐怖活动猖獗,安全形势持续恶化,尤其是受俾路支省的恐怖主义动荡之苦。依据巴基斯坦和平研究所发布的《巴基斯坦安全报告2017》数据显示, 2017年全年共发生370起恐怖袭击事件,导致815人死亡、1736人受伤。另外,2018713日,最近发生在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的“7.13”炸弹袭击事件,1天内接连发生两起爆炸袭击,共造成149人死亡、186人受伤。PKM项目施工沿线途径恐怖活动地区,也经常受到恐怖袭击活动干扰,严重威胁中方企业人员在巴出行、施工生产、资源开采和材料采购的安全,尤其是夜间施工及出行难度大,不可控因素增多。中建七局承建的PKM项目苏木段3标段地处巴基斯坦信德省和旁遮普省的交界,距离印度仅80km,地处偏僻,土匪活动猖獗,恐怖势力强大,安全形势极为严峻。2016年,巴国政府军曾在项目施工驻地进行剿匪,到处是战争工事和警卫检查哨所,经常性交通管制和关卡安检,使得整整一个月项目人员不能外出,更谈不上去施工现场,严重影响项目工程施工进度和人员安全。

(五)媒体舆论歪曲宣传报道

20135月,中国首次提出“中巴经济走廊”倡议后,巴基斯坦国内出现“一边倒”式的支持,中巴双方在不同层次和领域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巴国不同党派、联邦与地方政府等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出现利益分歧,国内《今日巴基斯坦》、《论坛报》、《巴基斯坦国防论坛》等主流媒体出现针对包括PKM在内的“中巴经济走廊”系列项目的负面舆论报道和反对质疑声音。现在,信德联合阵线、俾路支共和党等组织发动较小规模的反华示威游行活动,并通过主流媒体报道宣称中国在巴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倡议,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透明度,具有潜在控制巴基斯坦政治意图和新的经济“殖民主义”,将使巴基斯坦本土民族企业受到毁灭性打击,也将会使巴基斯坦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这些负面的舆论报道,加之巴基斯坦国内政权不稳定,以及背后的美国、印度等大国势力的推动,极有可能在今后上升为暴力反华活动。虽然中国将中巴友谊视为“比海深、比山高”,是巴基斯坦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推行“中巴经济走廊”是合作共赢的倡议,必然会受到巴基斯坦人民的热烈欢迎,但在该倡议提出之前,巴基斯坦出现反华游行示威活动是极为罕见的,如今不断出现游行示威反华活动却出乎意料之外。

三、应对“中巴经济走廊”高速公路项目投资困境的措施

(一)加强多方协作,保障资源充足供应

为保障资源充足供应,应加强中巴双方多部门、企业及个人之间的协商合作,推行属地化方式,充分利用当地及海外邻近资源,解决高速工程所需土方、碎石和沥青供应等问题,充分保障建设所需原材料。在解决土方及碎石方面,项目部应依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以林业部门土地为主、私人土地为辅的采土方式,积极寻找合适的土源土场并与当地地主协商,将土方运输距离缩短至10 km以内。在碎石方面,积极与巴基斯坦林业部、矿石部反复沟通协作,获取就近范围内的碎石、砂石等采矿许可权,考虑到项目建设周期较长,项目部可以自建碎石生产线,确保项目工程所需的高质量碎石,尽可能地缩减外购碎石成本。在沥青供应方面,项目部应成立以经理为组长的沥青供应小组,派遣中巴双方人员深入当地及周边巴林、伊朗、阿联酋等国家调研考察,借助项目总承包商中建中东公司强大的供方资源,寻找质优价廉的材料供应商,理清沥青供应链,在国际贸易规则下从沥青原产地采购,自行组织分供方卸船、清关、中转及巴国陆运,并派员长驻伊朗、中东、卡拉奇港口打通沥青转运过程中瓶颈,保证材料储备与及时供应。

(二)改进技术工艺及性能,适应高温作业环境

针对巴基斯坦严峻的高温气候条件,PKM项目部应增强党和国家政治任务意识,充分发挥中建“铁军”精神和“巴铁友谊”精神,成立项目领导班子为表率的“攻坚”组,克服当地气候高温炎热的施工艰苦环境,改进施工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尤其是要用心钻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改进设备性能,增强机械设备的耐高温性,大干快上,合理安排工期,尽职尽责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首先,为适应巴基斯坦高温环境,路基所使用的沥青需要进行性能改良处理,以确保沥青在80摄氏度高温条件下仍保持不软化状态。其次,项目施工地地处冲击平原,年均降雨量少,夏季气温高,路基面含水率蒸发大,项目部应改良施工工艺,提升路基面含水率,不断提升路基面的验收通过率。然后,为防止高温气候对混泥土产生不利影响,通过优化配合比、安装拌合用水制冷设备、使用遮阳网包裹水泥罐及搅拌车等方式实现降温,防止混泥土水分蒸发过快,提升混泥土的凝固性能。最后,考虑到PKM项目多个标段同时施工赶进度,同时也增加了对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需求,尤其是巴国水泥、沥青等原材料及机械设备极为紧缺,项目部应从中国、伊朗、巴林等周边国家进口优质沥青,并从中国进口满足苛刻环境使用的千余台大型工程设备,确保项目施工需要。

(三)开源与节流,严格控制目标成本

巴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财税政策的连贯性不足,加之中巴两国税务法律法规不同,中巴双方规范对接比较困难,给中国企业投资所带来的财税风险。为了防控和化解履约和税费超标风险,确保工程款支出在工程预算范围之内,项目部应实行属地化管理,聘请当地熟知税务法律的专业税务师,跟踪巴国政府财税政策变化,针对当地所有的分包、采购、运输建立预扣税体系,并就每一笔支付款代扣代缴税务款进行审核后支付,为分包合同和我方对外合同履约提供了保障。具体而言,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严格控制项目成本,降低项目损失风险。在开源方面:首先,就是将履约作为项目成本目标控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各项施工活动严格按照施工进度稳步推进,项目部每周每月召开例会,详细对照施工计划进度安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始终将按时履约处于控制状态。其次,将合同索赔放在重要位置,由项目部分管商务经理亲自抓落实,依据PKM项目交钥匙工程合同特点,极力维护中方企业在合同工期及费用方面的正当合法利益,减少项目施工损失。在节流方面,主要通过月成本分析方法,对施工投入的人力资源、主材料投入、设备资源的使用等各要素运营成本进行管控来实现,降低分包成本和分包履约不力招致的成本增加。

(四)强化安保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面对日益猖獗的恐怖袭击活动,中巴双方应加强在反恐和打击“三股势力”领域的合作,防御来自俾路支民族主义者和塔利班恐怖分子的袭扰,确保中巴经济走廊旗舰工程PKM项目的稳步推进。为了减轻恐怖袭击对驻地项目人员出行、施工、采购等活动的困扰,项目部应创新安保思路,推行属地化安保管理模式。尤其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形下,只有强化安保措施,加班加点轮流倒班施工作业,才能确保工程按期履约。首先,与巴国政府谈判,由其负责项目现场的安全防卫工作,并聘请安保部队进驻施工现场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其次,建立大使馆、军方与警察安保三级信息共享网络体系,形成安全部队、警察和私人保安公司为“三位一体”的安保力量。第三,聘请巴籍人员专门负责对接巴基斯坦军警方、当地政府及公路建设相关部门,负责中方员工的安全,培训中方管理人员,形成全员参与的“反恐式”安保格局。第四,每隔1km及关键路口构筑防御工事,外加摄像头、安检门、机枪炮楼、水泥路障等各类齐全完备的硬件设施,对现场形成全面监控,三辆巡逻车在施工沿线不停地巡逻,实行24小时全天候保护。第五,帮助当地村民解决生活困难,与当地村民建立可靠信任的友好关系,形成全覆盖的安全保护网。

(五)加强舆论宣传合作,营造有利舆论环境

PKM项目作为“中巴经济走廊”最为重要的旗舰标杆工程之一,需要得到中巴两国人民及国际社会的理解与认同,才能更加有效顺利推进,获得更好的社会效果。目前,虽然巴国不同党派、军方、各智囊机构普遍支撑“中巴经济走廊”倡议,但也出现巴基斯坦国内外不同利益势力的团体通过主流媒体或组织游行示威活动,对双边互利互惠的“中巴经济走廊”项目进行负面宣传与报道。当前,巴基斯坦国家正处于政治和经济转型发展时期,媒体开放程度较高,非政府组织和新媒体力量不可小觑。“中巴经济走廊”PKM项目牵涉各方利益,巴国各地方政府均争相将高速公路项目途径当地,难免会引起利益争执和质疑,甚至有些反对党政客、议员利用网络媒体、社交平台大势宣传或炮制虚假信息,给中巴经济走廊合作项目造成阻碍。为此,在加强同巴基斯坦政府间的政策沟通合作外,还应加强对学界、智囊机构、媒体等舆论界的公共外交并引导其舆论走向,做好“民心沟通”, 积极争取民众的理解、配合与支持,营造推进“中巴经济走廊”PKM项目建设的良好舆论环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