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问题

您的位置是:首页>国际热点问题>热点问题

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贸易合作的发展潜力与深化路径分析

发表于:2018-05-24 17:03 作者:admin

燕楠     哈尔滨商业大学

  摘要:面对世界经济持续的低速增长带来的压力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上合组织各国的经贸仍存在总规模尚小,贸易合作国别结构失衡等问题。未来如何应充分抓住各国较快的经济增速和贸易增速趋势,利用互补性贸易发展空间扩大的优势,加强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市场细分,升级贸易产品结构,拓展贸易互补性,并创新贸易模式,是一个亟待深化探讨的问题。

上合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简称SCO)的前身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于1996年确立的元首上海会晤机制, 2001年6月乌兹别克斯坦加入“上海五国”,并由6国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合组织正式成立之后,2017年6月,上合组织阿斯塔峰会给予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上合成员国地位,这是上合组织首次扩员。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速增长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带来的压力,即将于2018年6月召开的上合青岛峰会,将会给SCO各国贸易合作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各国在SCO框架下加强贸易合作,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共同应对世界经济和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对中国和SCO未来的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与SCO成员国贸易合作的发展现状

(一)贸易规模同比增速快,但总规模尚小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到41045.04亿美元,较2016年同期上涨11.4%,其中出口22635.22亿美元,进口18409.82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9%和15.9%,得益于进口规模的迅速上升,贸易差额较上年同期下降17.1%。2017年6月SCO扩员,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SCO成员国由5国变为8国。我国与SCO成员国之间的进出口总值达到2176.27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其中出口1502.8亿美元,进口673.4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5.0%和28.4%;分别超过同期全国进口、出口和进出口总值的同比增速7.1、12.5和7.5个百分点,且进口和出口的同比增速超过全国进口和出口同比增速1倍左右,贸易规模同比增速很快。若剔除新增成员国的影响,2017年我国同SCO其他5个成员国的进出口总值为1131.3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其中出口639.7亿美元、进口491.7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6.3%和26.8%;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增速同比增长大约1倍,进口增速同比增长68.6%。2017年SCO扩员后,中国与SCO各国的进出口额为2176.27亿美元,同比增长18.9%,但在中国同期进出口总额中占比仅仅5.3%。尽管中国与SCO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规模的同比增速远超过同期全国贸易规模增速,但贸易规模相对还是偏小。

(二)贸易合作国别结构失衡,双边贸易强弱分化

2017年,中国与俄、哈、吉、塔、乌、印和巴进出口总额分别为840.9亿美元、180亿美元、54.5亿美元、13.7亿美元、42.2亿美元、844.1亿美元和200.9亿美元,在同期中国与SCO国家进出口总值2176.27亿美元中的结构比重分别为38.6%、8.3%、2.5%、0.6%、1.9%、38.8%和9.2%,其中,中国与俄、印、的进出口额之和占比达到77.4%,其他5国合计占比仅22.6%,而且中国与哈、巴的贸易额占据这22.6%的77%以上,国别贸易集中度很高。若不考虑新加入的印、巴,中国与其他上合5国2017年进出口总额的1131.3亿美元中,中国与俄、哈的贸易额占比分别为74.3%、15.9%,国别集中度更高;其中,印度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塔吉克斯坦是最小贸易伙伴,中-印贸易额是中-塔贸易额的61.6倍。再从双边贸易额的同比变化来看,中印、中俄2017年的贸易额同比增幅达到20.3%和20.8%,中塔进出口总额在中国与上合其他成员国进出口额中位居末尾,占比仅0.6%,且2017年,中国对吉的进出口额同比下降4%。可见,中-哈、中-俄、中-印进出口额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中-塔、中-吉进出口额同比快速下降,呈现出明显的强弱分化特征。

(三)出口商品结构表现出强者恒强、其他商品出口快速追赶的特征

    2017年SCO扩员后,印度取代俄罗斯成为中国第1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俄和印的进出口额之和在中国与上合成员国贸易总额中占比77.4%,具有绝对优势。同年,中国出口印度的前5大商品种类分别是机电产品、化工产品、贱金属及制品、纺织品及原料、塑料和橡胶制品,出口额分别为403.5亿美元、104.5亿美元、48.5亿美元、27.0亿美元和24.7亿美元,同比增幅为27.4%、12.2%、11.8%、13.3%和10.6%,在所有出口印度的商品中,其他商品出口额占比均在3%以下;这5类商品中,而机电和化工产品的出口额合计占比达到70.5%,机电产品的出口额是第6大产品运输设备出口额的17.6倍,出口商品高度集中。在中俄贸易中,2017年中国出口至俄的前5大商品分别为机电产品、纺织原料及制品、贱金属及制品、家具玩具杂项制品和化工产品,其中出口额最高的机电产品出口额是第6大出口商品塑料橡胶品出口额的12.5倍;中国出口印、俄的前5大商品种类高度类似,且机电产品出口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占比均超过50%,且同比继续增加,表现出强者恒强的特征。但其他商品的进出口也呈现出追赶的势头,中国对印出口的第10-15位的矿产品、金属制品、纸张、鞋和伞等轻工制品、皮革箱包制品的总占比仅4.2%,但其同比增幅大都在25%以上;中国对俄出口前三大商品同比增速平均为27.5%,位居第7-9大出口商品的鞋和伞等轻工制品等的同比增速平均值为36%。中-哈和中-乌贸易也表现出类似的特征。

(四)进口商品结构及其变化,与贸易对象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密切相关

2017年中国进口的如矿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动植物油脂、植物产品、活动物及动物产品、食品烟草等主要初级产品,中国自印进口额为53.48亿美元,同比上升17.12%,在中国自印进口商品总额中占比43.1%;2017年前三个季度中国自俄罗斯进口201.51亿美元,同比上升40.49%,在中国自俄进口商品总额中占比74.99%;中国自哈萨克斯坦进口额为23.27亿美元,同比增长42.06%,占中国自哈进口总额的40.28%;中国自巴方进口商品高度集中在初级产品和工业原料领域,如棉花、棉布和面纱进口额占中国自巴进口总额的7成以上;中国自吉方进口的主要商品也集中在矿产品和植物产品领域。从工业制成品来看,中国自印进口的工业制成品71.36亿美元,同比上升62.33%,占比56.9%;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自俄方进口工业制成品67.2亿美元,占比25%;中国自哈方进口的工业制成品34.5亿美元,占比59.91%,同比增加34%。总体上,中国自SCO成员国进口的初级产品占比和增速均高于工业制成品,矿产品是最主要的进口初级产品,分别是中国自印、俄和哈进口的第1、1和2大商品,占比分别为26%、72.3%和35.9%;中国进口的贱金属及其制品分别是中国自印和哈进口的第2、1大商品,占比分别为17.4%和41.3%,化工产品均是中国自印和哈进口的第3大商品,占比分别为17.3%和18%;同期,中国自俄进口的第2、3大商品分别为木制品和机电产品,占比分别为9.3%和4.5%。中国自SCO成员国进口商品结构及其变化主要是由于印、俄、哈、巴等国的资源禀赋和单一的经济结构影响所致。

  二.中国与SCO成员国贸易合作的发展潜力

(一)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有不同程度提升,贸易环境改善空间大

贸易便利化水平是影响国家间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SCO第14次经贸部长会议为推进上合内部各国间的贸易便利化建立了专门工作机制。根据APEC贸易便利化的相关规则,可从通关效率、通关环境、贸易宏观环境、金融服务水平和跨境电子商务等5个方面对SCO各国之间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度,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该5个方面的赋权分别为0.29、0.20、0.20、0.11和0.20,对5个方面的各指标层进行赋值,取值范围在1-7。对指标层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随后以各指标权重加权各标准化指标值并求和得到贸易便利化的评价值,并将相应的评价值分为4个等级,0.8-1分为非常便利,0.7-0.8分为比较便利,0.6-0.7位一般便利,0.6分以下为不便利。结果发现,近10年来,中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稳步上升,至2017年达到0.947;哈方贸易便利化程度提升最快,从2008年的0.742上升至2017年的0.891;印度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在2012年前和中国接近,始终在0.91至0.94之间徘徊,但2013年之后降至0.86左右;俄方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在2012年之前在0.75左右徘徊,2013年后迅速改善,至2017年上升接近0.9;塔方的贸易便利化程度的变化和俄大致相当。至2017年,中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处于非常便利的水平,印、俄、哈和塔的贸易便利化系数均超过0.8但未超过0.9,距离非常便利尚需努力;吉尔吉斯坦近10年来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始终处于0.6-0.7的区间,属于一般便利,巴基斯坦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近10年持续恶化,至2017年已经下滑接近0.7。总体上看,除巴、吉外,SCO其他国家的贸易环境均处于明显的不断改善的过程中,各国贸易便利化提升空间很大。

(二)各国的贸易比较优势不同,互补性贸易发展空间大

国际贸易分类标准(SITC)中, 0-4类为初级产品,5-8类为制成品;SITC0-4为资源密集型,SITC6和SITC8为劳动密集型,SITC5、SITC7和SITC8为资本技术密集型。通过RCA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可测度某国某产业出口贸易的相对优势。RCA是某国某产业出口值在该国全部出口值中的比重除以所有国家某产业出口在所有国家所有产业出口总值中的比重;RCA值大于2.5意味着该国该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极强,RCA大于1.25小于2.5时贸易竞争力很强,RCA大于0.8小于1.25时贸易竞争力较强,RCA小于0.8时贸易竞争力比较弱。根据UN Comtrade 2017年数据计算RCA值发现,中国SITC6、7、8类制成品的RCA值都大于0.8,其中SITC7机电、运输设施的RCA值处于竞争力很强范围,SITC6、8类劳动密集型产品竞争力较强;俄方的贸易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SITC2、3类初级产品和SITC6、9类工业制成品上,竞争力极强的SITC2和3类初级产品主要是矿物燃料、石油天然气等,俄方的劳动密集型产品SITC6竞争力较强,竞争力强的SITC9主要是化学品和军工类产品。哈方的SITC2、3初级产品如矿产资源、石油等矿物燃料资源的RCA值大于2.5,贸易竞争力极强,其他劳动密集型产品SITC6的贸易竞争力较强;哈和吉方的比较优势产品比较相似,主要是如粮、棉、烟草等SITC0、1等农产品类的初级产品范围,和SITC2等铝、铁等金属矿产资源,在 SITC6如纺织品等轻工产品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中国与SCO成员国贸易互补性特征较明显,仅在SITC6类以原材料为基础的制成品上存在一定竞争,各国基于自身经济结构和资源禀赋,发展比较优势产业,展开互补性贸易的发展空间很大。

(三)中国与各国贸易紧密度比较高,贸易合作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较好

SCO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反映出彼此较高的贸易紧密度。2017年,中国分别是印、俄、吉、塔和乌的第1大贸易伙伴,是哈方第2大贸易伙伴,是巴方主要贸易伙伴,其中,印、俄在中国前20大贸易伙伴排名中13和14位。俄是哈方第1大贸易伙伴,是吉、塔和乌的第2大贸易伙伴;哈萨克斯坦分别是吉、塔和乌的第3大贸易伙伴;乌是哈的第7大贸易伙伴,除印和巴外,其他上合成员国之间均互为重要贸易伙伴。贸易结合度指数TII(Trade Intensity Index)说明了SCO国家间贸易关系的紧密度。TII指数是某国向另一国的出口额在该国总出口额中的比重,除以另一国的进口额在全部进口额中的比重,TII大于1反映出贸易关系比较密切,小于1则说明两国贸易关系比较松散。根据UN Comtrade 2017年数据计算TII发现,中-俄和中-印的TII值都超过9.5,说明中-俄和中-印贸易关系很密切,除中-哈和中-巴的TII值在0.5以下,贸易关系较松散外,中-吉、中-塔、中-乌的TII值均超过1,其中中-吉和中-塔的TII值在4左右,贸易关系比较紧密,这为后续贸易合作深入展开奠定了基础。

(四)中国与各国产能对接发展较快,为贸易合作拓展提供了新动能

“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为上合组织开创贸易合作新格局提供了强劲动力。2017年,中国是吉、塔、乌和巴国最大的投资来源国,是俄第2大投资来源国,是印和哈方的重要投资国。至2018年1季度,中哈产能合作进行了14次对话,确认了51个产能合作项目,金额277.2亿美元,丝路基金专门出资20亿美元建立中哈产能合作专项资金,产能合作主要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材、化工、机械制造等;2017年中国对吉直接投资2.7亿美元,占吉方外商投资总额5.9亿美元的45.8%,橡胶、塑料和油气产品等相关制造业是产能合作重点;同年,中国投资占塔方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50%,半数以上投向采矿、交通和制造领域;2017年乌方引进外资42亿美元,其中88%以上为直接投资,至2018年5月,乌方与中国签署100多份合作合同,涉及轻纺、化工、医药、基础设施等领域;2017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22.2亿美元,同比增72%;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中国对巴电力、油气勘探等直接投资13.4亿美元,同比增68.13%,占巴方引进外资总额的64%。SCO成员国之间“政策衔接、产业互补、协同发展”的产能合作新格局正在形成,为贸易合作提供了新动能也拓宽了发展空间。

  三.中国与SCO成员国贸易合作深化的路径

(一)加强与SCO成员国间贸易市场细分,不断优化贸易国别结构

SCO成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不同国家经济结构、资源禀赋和贸易比较优势各不相同,这些使得我国在和SCO成员国贸易深化过程中,必须重视对贸易市场和品种的细分,重视贸易往来过程中比较优势的发挥,在深化贸易合作的同时降低潜在的竞争和冲突。比如,在贱金属制品领域和农副产品领域,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与中国有一定的竞争性,中国在对这些国家的出口中,贸易商品的细分有助于降低出口市场竞争烈度,减少贸易摩擦。同时,对于中-俄、中-印等贸易规模较大的国家,应维持较重要的贸易关系,在通关效率、交通互联、政策协调等方面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在吉、塔、乌和巴等国方面,创新贸易合作方式,加大沟通协调和制度的相互支持,拓展贸易空间,为我国与SCO成员国贸易的国别结构的优化奠定重要基础。

(二)升级贸易产品结构,拓展贸易互补性,进一步服务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中国与SCO成员国的贸易总体上呈现互补性强于竞争性的特征。中国对SCO成员国出口在机电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具有优势,其他各成员国则在初级产品尤其是金属矿产资源、石化燃料、农副产品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深化贸易合作过程中,应顺应国别贸易的比较优势,根据各国经济结构和资源禀赋,结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向,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充分利用我国贸易优势,加大贸易投资力度,利用我国在机电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领域的技术优势、在家电等轻工制品领域的产能优势,在保持和扩张现有比较优势的同时,加大产品创新,升级可贸易品结构,拓展贸易互补性。考虑到其他成员国在矿产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我国在适度加大资源类产品进口的同时,要优化我国生产的技术水平,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降低进口资源和能源使用对我国环境的损害和国际形象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服务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更大贸易优势和更紧密贸易关系形成。

(三)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做大做强边境贸易,奠定贸易规模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基础

利用SCO平台加大成员国之间的经贸沟通,依托SCO的贸易便利化工作机制,围绕通关效率、政策透明、标准和制度互认等方面展开深入磋商。利用SCO成员国在地理上的毗邻性,创新贸易方式,大力发展边境贸易。由于各国毗邻区域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产业基础不坚实,导致贸易层次低、贸易规模提升难度大,反映出加快贸易便利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持续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关效率,完善加工、仓储、配送等物流配套设施,提升物流技术和配送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我国电子商务优势,深化跨境电商发展,建设跨境商贸物流信息网络和合作平台,以及相关制度和标准互认,推动边境贸易成为各成员国之间的重要贸易方式。大而强的边境贸易可在国家间经贸合作方面发挥重要引导作用,建立起以中国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合作大市场,为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提升奠定重要基础。

(四)充分利用地缘经济关系,创新贸易模式,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从地缘关系看,SCO各成员国均处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地理节点上,深入发展中国与SCO成员国之间的密切关系,依托中-俄、中-印和中国-中亚的经贸往来,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一个巨大的产业区域,这不仅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能源和资源供应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需资源和能源的战略通道,也可以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但考虑到上合成员国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应充分利用各成员国之间的历史情感和经济联系,大力发展双边、多边和次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地缘优势,重点发展机电产品、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探索高水平境外工业园区、贸易合作区、区域物流中心等的建设,加大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和工程承包等方面的发展;以高水平园区为节点,将我国高附加值产品、资源深加工产品和一些特色产品等输送至中东、欧洲等市场,同时也为中亚各国的资源和能源类产品的出口打造新通道,从而为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切实力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