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问题

您的位置是:首页>国际热点问题>热点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著名湾区经济的比较分析

发表于:2018-05-22 16:54 作者:admin

 邓志新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即将出台,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著名湾区的比较分析,归纳出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著名湾区的差距,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策略,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自2008年提出以来一直受到中央和地方的持续推动。201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及“湾区经济”,2015年,“一带一路”构想表示将“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20173月,创建粤港澳大湾区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176月,由广东省发改委、港澳办、社科院、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共同发起的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成立。20177月,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香港召开。从世界湾区经济发展来看,沿海湾区聚集的通常都是最为发达和最具竞争实力的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覆盖广东省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增长的聚集区。

所谓湾区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滨海经济形态,通常汇聚全球一流的滨海城市,世界著名湾区有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等,湾区经济一般表现出宜居、开放、国际化和创新的共性。湾区经济拥有开放的经济体系和集聚外溢效应,通过构建便捷的国际网络,在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方面发挥核心作用,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引擎。

一、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著名湾区的现状比较

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三大世界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面积、人口、GDP规模上均有较大的优势,但是人均GDP、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粤港澳大湾区是包括广东省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人口规模大概6671万,总面积约5.65万平方公里的大型城市群,该湾区和其他三大湾区基本情况如下:

粤港澳大湾区同世界著名湾区城市经济发展一览表(2015年)

指标

粤港澳大湾区

东京湾区

旧金山湾区

纽约湾区

面积(万平方公里)

5.65

3.68

1.79

2.15

人口(万人)

6671

4347

715

2340

GDP(万亿美元)

1.36

1.8

0.8

1.4

人均GDP(万美元/人)

2.04

4.14

11.19

5.98

GDP占全国比重(%

12

37

5

9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万TEU

6520

766

227

465

机场旅客吞吐量(亿人次)

1.75

1.12

0.71

1.3

第三产业比重

62.2

82.3

82.8

89.4

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数(家)

16

60

28

22

主要产业

金融、航运、互联网、电子、高新技术、旅游

钢铁、石化、物流、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

电子、互联网、生物、高科技

金融、航运、计算机

代表城市

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东莞

东京、横滨、川崎、千叶、

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

纽约、新泽西、纽瓦克

资料来源:网络资料整理

从上表可以看出,东京的GDP总量遥遥领先,接近2万亿美元,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与纽约湾区相当,但是人均GDP却与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相差甚远,尤其是作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的旧金山湾区,人均GDP超过10万美元,远远领先于其他湾区,这说明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著名湾区还存在较大差距,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和机场旅客吞吐量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大大超过其他三个世界著名湾区,说明粤港澳地区的国际化程度较高。湾区作为科技、商业和金融产业的聚集地,第三产业的比重可以反映出湾区本身的发展现状,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三产业比重比其他三个湾区低了20%左右,说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程度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第三产业的比重。此外,在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数量上也有待提高,一方面需要自身培养世界500强企业,另一方面要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吸引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入驻。

近年来,纽约、旧金山湾区经济增速基本稳定在低速水平,但是粤港澳大湾区总体经济增速基本保持在7%以上。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增速分别是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的2.26倍、2.19倍和2.93倍。粤港澳大湾区是四大湾区中最有发展潜力的湾区,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优势:

其一,地理位置优越。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世界著名湾区的成长均依托于巨大的港口群,一方面通过“走出去”,加强和其他国间的经济往来,另一方面通过“引进来”,将湾区视作桥头堡,辐射国家内地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设施,成为了人口聚集地区,也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地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规模庞大,拥有香港、深圳、广州等世界级枢纽港口及珠海、虎门、惠州、汕头等地方港口。2015年,这些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达到了6856.36万标准箱,其中广州、深圳以及香港的港口年吞吐量合计可达10亿吨水平。粤港澳大湾区海陆空交通发达,推动了湾区内的要素流动,也加速了湾区各城市之间的资源整合。

其二,经济活力强。粤港澳大湾区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对外开放程度高。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GDP9.35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比重12%9个内地城市利用外资额占全国总额的1/5,再加上香港和澳门的翅膀,经济发展的基础雄厚,在国家发展战略下,就如一只雄鹰展翅飞翔。

其三,创新能力突出。创新是湾区经济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一个湾区的发展潜力很大程度体现在湾区的创新能力上。《2017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深圳-香港作为“创新集群”排名全球第二,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众多领军企业,如华为、腾讯、中兴、万科、格力、顺丰、大疆等。

其四,区内各城市均有明确的定位。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集群优势明显,均打造了自身的优势产业,不同的城市之间形成了密切的产业分工合作关系。粤港澳大湾区有深莞惠、广佛肇、珠中江三大产业圈,同时以香港深圳广州纵轴贯穿,各自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协同创新,集聚合力,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优势。

根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预测,到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将与东京湾区旗鼓相当;到2030年,经济总量将达4.62万亿美元,超过东京湾区3.24万亿美元和纽约湾区2.1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GDP总量第一的湾区。

二、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著名湾区的差距比较

(一)粤港澳大湾区与东京湾区的差距比较

东京湾区从性质上来看属于一种“产业湾区”,其汇聚了日本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三分之二的经济总量以及大约四分之三的工业产值,逐步成长为该国最具规模的工业城市群,也是该国的商业中心。在东京湾区的沿岸,有六个前后衔接的港口,吞吐量已经超过了5亿吨。在众多港口的助力之下,渐渐开发出了两个工业带,一个是京滨,另一个是京叶,不管是现代物流、游戏动漫、高新技术等产业,还是传统产业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发展程度均较高。同时该地区也是三菱、丰田、索尼等一大批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总部所在地。

东京大湾区的建设过程中,非常注重港口之间的规划和利益协调。上世纪50年代以前,东京湾6大港口各自为政、无序竞争、产业同构现象严重,1951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港湾法》,规范港湾管理,设置港口管理机构,明确6大港口的级别、职能和分工,引导港口组团发展,增强港口整体合力。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东京湾港湾计划的基本构想》颁布,文件对“广域港湾”进行了阐述,鼓励各个地方对港口进行规划协调,防止不同港口由于费用差异而引发恶性竞争,尽力确保港口群的利益。东京湾区具有临海特性和首都功能,尤其是60年代新干线的构建,使得东京有机会和别的城市便捷对接,提升了人口的汇聚速度,无论是知识经济还是服务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助力。上世纪90年代末,日本形成了“第五次首都圈”方案,又一次重点提及了东京的核心功能,并且决定开展“工业分散”战略,对制造业进行外迁,这较好地缓解了东京的人口剧增压力。

粤港澳大湾区的面积大于东京湾区,但是GDP比东京湾区小,人均GDP只有东京湾区的一半,高端的制造业和先进的服务业有待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可以实施错位发展:深圳和香港可以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广州可以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大力发展会展业,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化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东莞、佛山、惠州、江门、中山可以在原有的制造基础上大力发展制造业;肇庆、珠海和澳门可以发展旅游休闲业。每个城市各司其职,构成合力,才能形成与世界其他大湾区抗衡的竞争优势。

(二)粤港澳大湾区与纽约湾区的差距比较

纽约湾区是“金融湾区”,是全球的金融中心,金融领域和都市文化领域在全球均有显著的影响力。华尔街是世界金融的心脏,拥有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美国7大银行中的6家,世界金融、证券、期货及保险和外贸等近三千家单位的总部都落户于此。美国最具规模的五百家企业中,将近三分之一企业的总部都处于纽约湾区内。

纽约湾区的金融产业集聚经验是值得借鉴的。纽约湾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它的制造业和金融业特别发达,交通便捷,培育了很多创新力极强的高科技企业。湾区内的格林威治小镇凭借有利的税收措施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利好政策,吸引了全球数百家对冲基金,发展成了扬名世界的对冲基金特色城镇。湾区内汇聚了大批金融领域的精英,所以被称为“金融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规模与纽约湾区相当,但是发展前景很大,在短时间可以超过纽约湾区的规模。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集聚方面具有优越性,香港的金融业和航运业、深圳的科技创新产业、东莞的制造业、澳门的旅游业、广州的批发零售业和会展业等,每个核心城市的优势产业互为补充,促使湾区实现协同效应。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三产业极速发展,份额已经超过60%,相对其他湾区还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尤其在以会展、金融、文化创意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以及以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主的战略新兴产业方面,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前端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的服务业和高端的制造业将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定位。

(三)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的差距比较

旧金山湾区是“高科技湾区”,科技发达,环境优美,硅谷就坐落于此,湾区内分布着许多知名高校,而且是苹果、谷歌、Tesla等科技巨头企业全球总部所在。旧金山人口超过700万,其中高科技人员约200多万,是世界各地科技精英聚集地。

旧金山湾区的创新机制、人才机制和生态机制值得学习。旧金山湾区面积不大,但是人均GDP是四大湾区中最高的,世界500强的企业也是最多的,很多世界名校都聚集于此,为该湾区的成长储备了足够的人才。在发展过程中,旧金山湾区先后设立了多家环境保护机构,对区内环境进行保护管理,而且制定了特定的法规条例,如改善水质法规、转移重污染企业法规和减少碳排放备忘录等,以确保湾区能够实现可持续成长,这些举措遏制了环境的破坏,为湾区的发展打造了优良的生态环境。

与旧金山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在地理位置方面,这两者都是三面临山,一面临海,非常有利于开发外向型经济;在地域风格方面,不管是硅谷,还是深圳,均有着勇于革新、崇尚创新的精神,并且更为关键的在于,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地之一,无论是在研发成果产业化方面,还是在产业配套能力方面,深圳均位于全球前列,同时在新兴产业多元化上也投入了很多力量,这和旧金山湾区是十分类似的。

三、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建设平台

(一)建立大湾区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协调大湾区事务

世界著名湾区在发展过程中都建立了政府和市场通力协作机制,在充分发挥市场活力的同时,政府的地位也很突出,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消除行政壁垒、保护知识产权、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服务平台、推动基础研究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协调湾区一体化发展方面,旧金山湾区在1961年成立区域性地方政府协会,该协会是一个契约型组织,也是一个正式的综合区域规划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强化地方政府间的合作。纽约湾区也成立了区域规划协会,成立于1922年,是一个独立的非政府组织,这个由政府、企业和社会等第三方组成的机构形成了一整套成功有效的合作机制,长期为纽约湾区发展服务。湾区经济非常需要一个共同的机构来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合作成本,提高合作效益,实现共赢的目标。

粤港澳大湾区应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规划,从总体高度设计空间发展架构,设立高效的规划部门,对各方利益进行调整,确保建设方案的有序推进。基于“一国两制”的国情,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特别行政区以及经济特区同时存在,应该打破行政隔离,突破制度约束。因此,可以考虑建立大湾区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协调大湾区事务,建设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在立法方面进行创新突破,优化三个地区司法部门处理争议的协作机制。

粤港澳大湾区需要统一的协调机构。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一国两制三法”,三个地区在很多方面都有巨大差异,制约三地产业及企业协调发展。三地法院没有管辖权,同时也不存在能够统一管理三个不同法律区域的机制,给三者的司法协作带来了较多的阻力,法律冲突无法解决,限制了湾区要素流动,阻碍了湾区城市群的构建。所以,湾区应该加速开展机制创新,设立专门的协调部门,处理湾区建设规划、生态保护和法律冲突等方面的难题。

(二)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平台,增强湾区聚合力

粤港澳大湾区初步构建了较具竞争实力的四个城市群:深莞惠城市群,该城市群的重点产业为电子信息制造;广肇佛城市群,其中广州地区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及汽车制造业为重点,佛山地区以陶瓷业和电气机械制造业为重点,肇庆地区则比较注重发展农业;珠中江城市群,其中珠海地区以石油化工业、电子信息业、精密机械业为重点,中山地区全力构建了优势产业群,该产业群以电子电器以及五金家电为重点,而江门地区则重视现代农业、石油化工等方面的发展;港澳城市群,其中香港地区打造出了贸易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专业及工商支援服务业、旅游业四大支柱产业,澳门则以博彩旅游、出口加工、建筑地产和金融服务为支柱产业。湾区内各个城市的定位应该准确,分工科学,优势互补,构建以深圳为中心的科技创新圈,以广州为中心的政治文化圈,以香港为中心的金融贸易圈,以东莞、惠州、佛山、中山、江门为中心的全球制造基地,开发以肇庆、珠海、澳门为中心的旅游资源,发挥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

粤港澳三地应立足各自比较优势,协同发展,激发经济新动能,把产业协作和实现市场一体化进程作为改革重点,构建以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为特征的市场一体化,以产业协作作为主要方向,努力实现良性互动、共赢发展。对于广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大力支持该地区的科技创新发展,支持创新基地的构建,加速要素资源的流动,给整个湾区的成长提供广阔的市场腹地;对于香港,强化其在金融、贸易以及航运领域的影响力,为湾区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澳门,为其完成全球休闲旅游中心的构想提供支持,强化商贸协作,促使经济多元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需设计更加符合粤港澳未来发展趋势的协同机制,并根据现行制度设立区域联动协同中心,进而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三)构建汇集国际金融资本和人才的平台

世界著名湾区在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为科技创新产业奠定基础。据统计,美国劳动力中,有超过四分之一享有本科学历,而旧金山湾区将近二分之一,纽约湾区超过五分之二。在纽约湾区中,分布着58所高校,这些高校中的两所是全球名校,学校非常重视校企资源的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经历。在旧金山湾区中,分布着5所全球顶尖大学,还有多个著名学府和航天、能源基地。旧金山湾区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院校为硅谷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该湾区也聚集着很多科技企业的研发机构,比如说谷歌、苹果、易贝等等。在东京湾区,东京大学、横滨国立大学等著名院校汇聚于此,注重理工科教育,在办学方面比较提倡多方投资,给该湾区的发展提供了大量优秀人才,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政府对高校以及科研机构投入高,建立了专业化的产学研合作基地,为科技创新产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加强与香港、澳门的合作,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发展,吸引跨国企业总部落户,汇聚国际金融资本和人才,可以尝试设立专门的合作银行或是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共同推动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依托国际自主创新示范基地,成立众创空间或孵化机构,充分利用粤港澳三地的科技优势,培养科技金融综合性人才。同时,借助金融市场加速科技中心的创建,支持科技创新公司的扩张。在深圳地区可以提供支持构建战略新兴板,推动知识产权的交易,大力构建科技金融平台,为科技企业的成长创造条件。

(四)构建健康生态绿色的粤港澳大湾区

世界著名湾区非常重视环保问题,比如东京湾区,因为日本国土面积并不大,不同地区经济差别较大,该国很早就认识到国土综合利用的关键意义,相继五次推出了国土利用政策,其区域发展规划不单单关注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善,同时也关注生态保护方面,对投资走向进行一定的干涉,防止盲目投建。东京湾区极为注重环境管理,推出了多部法律法规,主动防范、积极整治。纽约湾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十分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上世纪七十年代推出了两部法律,一部是《国家环境政策法》,另一部是《州环境质量审查法》,约束各个可能给生态环境带来消极作用的项目,加重对污染企业的惩戒,这对改善湾区生态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旧金山湾区投入力量组建了保护发展委员会,严格限制破坏湾区生态的项目,形成科学的流域管理方案,同时大力恢复湿地,以确保生态环境的优良。

  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环境和生态为代价,粤港澳大湾区应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推进湾区城市群绿化,构建生态保护体系,全方位加速生态建设。在政府支持下设立专门的生态治理机构,关注排污问题,合理规划海岸带开发力度,缓解沿海生态困局。同时,加速产业生态化升级,推出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促使高能耗、高污染企业退出。强化优势传统领域的设计以及创新能力,增加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紧抓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科技革新带来的机会,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引领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