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

您的位置是:首页>国际贸易论坛>专稿

抓住机遇,迎接中国拉美经贸关系新发展

发表于:2017-05-20 17:41 作者:admin

卢国正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以下简称中拉)的经贸关系经过10年高速增长后,现正处在新常态增长期。20151月,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成立,中拉整体合作顺利起航。依据大量数据,本文对中拉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前景进行客观分析,并为促进中拉经贸关系实现平等互利、开放包容、共享共赢和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一、    中拉经贸经历高速发展后进入新常态

(一)中拉贸易经历10年高速发展

2002-2011年是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经贸关系10年高速增长期。期间,全球经济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美国经济复苏的拉动下,经历持续7年(2002-2008年)增长,发达国家经济保持适度增长,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良好,特别是亚洲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领先发达国家,“金砖国家”成为全球这一轮经济增长的明星。虽然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重创世界经济,国际贸易首当其冲,但中拉贸易依然以两位数的惯性速度增长到2011年。

10年间,中国对拉美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高达33.2%,比同期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高10.5个百分点。其中除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负增长外,其余9年增长率均为两位数字,其中2004年和2006年超过50%,2011年高达61%。

同期,中国自拉美和加勒比进口贸易年均增长率也高达35%,比同期中国进口贸易年均增长率(22.6%)高12.4个百分点。2002年中国自拉美进口金额才80多亿美元,到2011年已达到1197亿美元,增长了13.4倍,年均进口额将近504亿美元。

(二)中拉贸易发展进入新常态

中拉贸易发展的新常态与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新常态具有一致性。所谓新常态,就是经济增长后的再平衡,或曰再调整。经济贸易高速增长必然造成结构性失衡及诸多相关问题,新常态就是对高速增长期发生的结构性失衡及其相关问题加以调整和解决。

国际贸易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为明显。2012-2015年间,世界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仅为2.9%,比前10年间的年均增长率(10.9%)低10个百分点,比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只高0.4个百分点。中国对外贸易受影响更严重。2012-2016年间,中国外贸年均增长率只有0.4%,比前10年的水平低22.2个百分点。

    同期,中拉贸易年均增长率为-3%,2016年比2012年下降了17%,但年均贸易额仍保持在2479亿美元的水平,仍超过前10年最高年份(2011年,2414亿美元)。

(三) 中拉经济合作出现新局面

在投资和经济合作领域,直到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中拉双方的发展步伐仍不快。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拉双边贸易虽然增长乏力,但中国对拉美投资却成为新亮点。中拉双方政府和企业界越来越注重以贸易带动投资,以投资促进贸易结构的优化,并提出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新理念,从而使中拉经济合作出现新局面。

据中国商务部业务统计,截止到2010年底,中国对拉美地区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仅为110.87亿美元,而到2014年底,中方对拉美直接投资存量已达1061亿美元。仅仅在2014年当年,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为105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对全球直接投资的8.5%。

中国对拉美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类型从单一型贸易公司,到加工组装厂和工业园、研发中心等。投资领域从石油、矿产、农业到制造业、电力、交通和金融等合作。中国企业到投资拉美注重本地化经营原则,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投资目的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同时还注重对当地员工的培训和技术转让,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改善项目所在社区的教育、医疗、交通等设施。

中国企业在进入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承包工程项目和劳务市场方面也取得进展,项目规模和业务范围有较大突破,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合作领域日益拓展。

(四)金融合作取得可喜进展

随着相互投资和经济合作的开展,中拉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合作取得可喜进展。中国一些大银行企业在主要拉美国家成立了分支机构,建立起金融服务网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服务活动,有力地支持了中资公司对相关国家的投资和业务活动。

中国工商银行在阿根廷建立100多个营业网点,为600多家大企业、3万多家中小企业和近100万个人提供服务。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也在阿根廷设立工作组,为中资企业在阿投资和开展经济合作提供支持。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巴西设有分支机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设有工作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提供贷款,支持中石化承建卡塞内天然气管道项目、收购西班牙雷普索公司40%的股权、收购葡萄牙石油和天然气公司30%资产。国家电网通过国际银团贷款融资,与巴西公司合作,中标巴西美丽山水电站项目。烟台来福士公司利用工商行融资租赁,为巴西沙茵集团建造两座石油钻井平台。与此同时,巴西桑托斯银行、国家银行和巴西期货交易所均在上海设立代表处。

中国工商银行(墨西哥)有限公司于2016年6月在墨西哥正式开业,此外中国银行正在申办设立子行的手续。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在墨西哥设有中心工作组,并监管哥斯达黎加等国。

中国工商银行(秘鲁)有限公司2014年4月在秘鲁正式开业,这是秘鲁的首家中国和亚洲银行,此外中国银行设有代表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设有工作组(代管玻利维亚的业务)。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甘肃分行)在古巴有工作组。

2014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700亿元人民币(合110亿美元)货币互换协议。2016年3月,中国和巴西签署1900亿元人民币兑600亿雷亚尔的货币互换协议。

(五)中拉命运共同体已形成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和拉美经贸关系已形成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互惠互利、共赢共享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命运共同体。

据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CEPAL)的数据,中国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第3大出口市场,排在美国和欧盟之后。2015年拉美对华出口占拉美出口总额的10%,而21世纪之初仅占1%。中国从2010年起就成为拉美第二大进口市场,排在美国之后。2015年,拉美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占拉美进口商品的18%,而在本世纪之初仅为2%。

中拉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有了明显的提升。2002-2011年间,中拉贸易所占份额从不到2.9%,增加到6.6%;其中中国对拉美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9%提高到6.4%;中国自拉美进口金额占中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从2.8%提高到6.9%。进入新常态后(2012-2016年),中拉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平均保持在6.2%的水平,其中中国对拉美出口年均占比为5.9%,中国自拉美进口为6.5%。

二、 中拉经贸关系存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

中拉经贸关系高速增长期成绩巨大,但也积累了一些结构性失衡问题,使得高速增长不可持续。主要表现如下:

    (一)商品结构严重失衡

从中拉贸易的商品结构看,中国出口基本上是工业制成品,进口主要是初级产品。拉美对华出口商品结构单一,据CEPAL公布的数据,除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等几个国家外,其他拉美国家对华出口的商品70%以上是矿产品和农产品等4大类初级产品。拉美农产品对华出口的品种单一,大部分是大豆,其次为粗榨豆油、原糖、烟叶、冻鸡、鲜果等。此外,拉美农产品基本上以原料形态对华出口,经过加工的农产品比重很小。2000年,拉美5大类产品(全部是初级产品)对华出口的占比为45%,到2015年增至69%。

(二)进出口贸易失衡

据中国海关的统计,在中拉贸易高增长期(2002-2011年),中方对拉美有5年出现逆差,10年里贸易逆差累计为114亿美元,年均逆差11.4亿美元。但进入新常态之后,中方对拉美贸易每年出现顺差,5年间顺差累计达642亿美元,年均顺差128亿美元。

据CEPAL的数字,2015年拉美有14个拉美国家对华贸易出现逆差,总金额达969.6亿美元,其中墨西哥对华逆差高达651亿美元,占全部逆差的67%。

(三)中国企业经济效益不高

在中拉贸易高速发展期间,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一路飙升,几年间中国大量进口的农产品和金属矿产品价格上涨了数倍。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对于南美国家是有利的,但对中国来说情况正相反。特别是原油价格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狂涨,一度涨至150美元/桶的高价。受油价飙升影响,运费也水涨船高,出现中国买得越多,商品价格涨得越高的恶性循环,其原因既有中国需求大、握有定价权的外国大公司强行提价的因素,也有中国公司竞相抢购和少数公司投机囤积的推波助澜。同期,中国出口的制成品价格却呈现走低趋势,更加影响了中国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贸易争端频发

中拉经贸关系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自然会伴随贸易争端和摩擦。据世贸组织统计,1995-2016年上半年,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国家对中国产品展开的反倾销调查案件共达195项,占中国遭遇的反倾销调查案件总数的23.6%;同期,拉美国家对中国商品采取的反倾销措施共208项,占对中国采取反倾销措施总数的25.2%。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尽管巴西、阿根廷、秘鲁等拉美国家先后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对华反倾销调查和措施有增无减,且增加了反补贴、特保等其他新措施。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国家对中国产品启动的反倾销调查和采取的措施猛然增多,其中包括临时性措施和长期措施。

拉美对华反倾销案件数量较多,大多是附加价值较低、技术含量不高的商品。以巴西为例,涉案中国产品大多是与巴西当地碰头的轻工纺织、五金化工等产品。这些产品价值低,运费高、薄利甚至赔本,而且大量对巴西低价销售,冲击了当地市场,引起巴西同业者强烈不满,影响当地的就业,实在是损人不利己。

国内媒体曾一度渲染中国遭遇的反倾销调查,认为中国是最大的受害国,受到严重损害。这种观点很片面。从金额上来看,贸易摩擦是小枝节,中拉贸易主流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贸易摩擦都是事出有因,并非完全是哪方面的过错,而作为出口大国的中国完全不必过度反应。在具体处理方面,如果反倾销属于政治化或不良动机,应坚决反对;如果我方确有倾销行为,应根据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加以处理。

(五)投资结构失衡

据CEPAL的数据,2010-2014年间,中国企业对拉美的直接投资90%都集中在能源和矿产业等自然资源行业,仅在汽车等少数制造业有投资。而同期世界其他国家对拉美自然资源行业的直接投资仅占25%。中国企业走进拉美的能力还较弱,在人力、财力、管理等方面的实力还不够强,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对华投资方面,拉美地区只有几家大型企业对华有投资,但规模小,局限于很少的行业里。

三、抓住机遇,加快中拉经贸的新发展

进入2017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出现复苏迹象,中拉贸易经历5年再平衡后,重新恢复增长。1-4月份,中拉贸易同比增长22.7%,其中中国对拉美出口增长12.8%,中国自拉美进口增长33.9%。如果能保持这样的复苏势头,可望迎来新一轮发展期。为实现并保持中拉经贸关系稳定而可持续发展,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扩大中拉自由贸易区建设

自由贸易协定是扩大双边或多边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便利化的不错选择。21世纪头10年,中国与智利、秘鲁和哥斯达黎加等3个拉美国家顺利建立自贸区,双边经贸关系得到明显促进。但在新形势下,应考虑进一步完善这些自贸区机制,并与时俱进地进行升级,为今后中拉自贸区扩建树立更高标杆。

在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的形势下,扩大中拉自贸区建设的难度加大。因此,中国对拉美下一轮自贸协定谈判对象只能考虑其他经济总量较小、初步具备条件的国家。中国-哥伦比亚自贸协定可行性研究工作已启动多年,因而应首先加快可行性研究,尽快启动谈判并达成中哥自贸协定。与此同时,还可选择巴拿马、厄瓜多尔、玻利维亚、乌拉圭等其他与中国保持良好经贸关系的国家,启动自贸协定谈判并达成协定。

    (二)大力加强同太平洋联盟合作 

中国同拉共体已建立合作关系,还需要同拉美次区域组织加强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目的。拉美次地区组织很多,应选择条件好的次地区组织加强合作,其中太平洋联盟是最佳选择。太平洋联盟是由智利、秘鲁、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哥斯达黎加等5国组成的次区域经贸合作组织,其主要目标是加深成员国经济一体化,大力推动彼此之间在货物、服务、资金和人员的自由流动,实现自由贸易,加强与亚太地区的联系。中国在拉美建立的3个自贸区都是该组织成员,正在与中国进行自贸协定可行性研究的哥伦比亚也是它的成员。

建议有关部门将中国同太平洋联盟合作纳入“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与世界各经济体互联互通开放包容共享共赢的发展方向,将中国同太平洋联盟的经贸合作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框架,是合理而必要的,而包括美洲的“一带一路”建设,也必定会展现出更加广阔的运作空间。

(三)努力促进中拉贸易均衡发展

近年中拉贸易虽然暂时处于停滞状态,但中国对拉美出口和自拉美进口都存在很大空间,只要双方共同努力,中拉贸易有可能上全新台阶,继续保持适度稳定增长。

出口  首要的任务是增加更多更高品质的中国商品出口,以满足拉美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要减少高能耗、高材耗和低经济效益的产品出口,从而减少中拉贸易摩擦。

进口  要逐步实现进口产品多元化,有意识地减少初级产品进口,努力提高制成品进口比重。应该看到,中国增加拉美制成品进口的空间很大。据CEPAL的资料,2015年中国从拉美国家(巴西和墨西哥除外)进口的产品种类,只占这些国家对拉美地区出口产品种类一成或以下。例如,阿根廷对本地区出口的商品共有3200多种,而对华出口产品只有不到380种,仅占阿对本地区出口种类的11%;智利对本地区出口的产品有近3600种,对华出口的产品只有369种,仅占10%;哥伦比亚对拉美出口的商品有近3200种,而对华出口的商品仅245种,仅占8%;危地马拉出口的商品有3151种,对华出口仅135种,占4%;秘鲁出口的商品有2921种,对华出口228种,占8%。就拿墨西哥和巴西来说,中国从这两个国家进口的产品(分别为1346种和1400种)也只占它们对拉美地区出口产品种类(均为3700多种)的1/3,换句话说,还有2000多种产品可供中国选择。随着中国小康社会的建成、中国老百姓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更多拉美产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中国自拉美进口潜力很大,可能性也是巨大的。

在初级产品进口方面,应有意识地增加农工制成品的进口比重,减少原材料的进口比重,优化进口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四)积极拓展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

中拉服务贸易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广阔。中拉双方可以在金融、保险、航空客运、旅游、电商、物流等行业加强合作,使之成为中拉经贸关系发展的新动力,成为解决中拉经贸关系结构性问题和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金融 : 应首先要增加中国银行企业在拉美其他国家的设点和布局。金融服务可以有力地推动中拉经贸关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要加强同尚未签署货币互换协定的友好国家达成货币互换协定,以促进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航空客运 : 近年中拉双方到对方国家旅游的人数增长很快,但中拉直达航班寥寥无几。近期内,应努力增加开通中拉直达航班,以方便中拉游客的出行,促进中拉旅游业大发展。

电商 : 中国互联网企业已具备走进拉美的条件,应加大拓展拉美电商市场力度。电商业的发展,对货物和服务贸易的稳定发展是很好的促进器,也可拉动航空运输的发展。

    (五)加快实现对拉美投资的多元化

中国对拉美投资过去主要集中在油田开发和铁矿铜矿等金属采掘业,基本上是在金融危机前中拉贸易高速增长期内投资的。现在看来,这些投资存在相当大的风险,也付了不少“学费”。当前,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拉美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一翼,中拉之间的投资合作正在拉美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能源装备领域、制造业生产领域及相关服务领域逐步展开。进一步加快实现对拉美投资的多元化,必将极大地促进拉美经贸关系的新发展,续写中拉经贸合作的新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