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投资

您的位置是:首页>贸易与投资>跨国投资

《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解读

发表于:2017-05-17 17:05 作者:admin

余桂兰 武汉纺织大学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中国的语言服务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2016年4月《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文从语言服务企业的角度,对该蓝皮书出版的背景、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解读,同时对语言服务企业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归纳阐释,以利于语言服务企业更好地了解客户、审视自己,在不断成长的市场中发展壮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语言服务与管理研究所在王立非教授的带领下,耗时近一年时间,对21个省、市十几个行业共213家企业和事业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对语言服务需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尽调研。研究团队收集国内国外数十份报告,构建各种分析模型,从语言服务视角提出了相关研究报告,并于20164月正式出版《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

一. 《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出版的背景概述

   我国从2000年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至今已经有近二十年的历史。近几年来, 随着国家出台大量的支持“走出去”的优惠政策,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规模越来越大。伴随着中国企业的“走出去”,语言服务的需求已经不仅仅限于基础的文字翻译和日常交流口译。当前“走出去”的主要形式包括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以及海外并购和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其中海外并购和海外投资的规模逐年扩大。据统计,2016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1299.2亿元人民币(折合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在如此巨大的规模背后,我们不可忽视语言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了解目标国的市场环境、人文风俗、法律法规到日常的沟通,商务谈判,招投标文件和合同的起草,都离不开专业的语言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更是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企业"走出去"对语言服务需求的急剧增加也更加促进了语言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也暴露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众多企业要“走出去”,必须要适应当地的文化和法律环境,语言服务是第一需求。而需要语言服务的中国企业不了解语言服务、对语言服务的管理和认识不够。大部分企业没有独立的集中管理翻译或语言服务的部门,只是面临翻译任务时临时指定负责人。临时的负责人可能身兼数职,对翻译行业也不一定了解,无处寻找语言服务提供商的现象十分普遍。另一方面,中国的语言服务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但是大多规模小、管理能力不强、与企业联系沟通不多,有的翻译公司还存在生存发展的问题。在中国企业大步走向国际化的今天,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各种深度合作日益增多,对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更高了。语言服务企业的专业人员不仅需要精通目标国家或沿线国家的通用语言和相关地区语言,而且要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法规、风土人情,同时还要具备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跨文化流能力,才能满足多元化的语言服务需求。

    在蓝皮书出版之前,关于企业语言服务需求的相关问题缺乏较为广泛的调查和研究,例如,我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对语言服务有什么具体需求,有哪些类型,哪些行业、哪些语种的语言服务需求更大,语言服务实施存在什么困难,未来对语言服务需求的发展趋势如何。对这些问题急需调查,调查的结果有助于揭示中国企业“走出去”对语言服务的需求现状,有助于中国语言服务企业更加清楚地了解客户,审视自己,改善自己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过程,与他们一起共同繁荣壮大。

二. 《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的主要内容

(一)语言服务的基本类型

   企业具有多元化特征,所需语言服务也具有多元化特征。蓝皮书将语言服务类型分为笔译、口译、文案写作、文档排版、应用软件本地化、网站本地化、本地化测试、字幕和配音、语言服务培训和其它。通过其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笔译、口译、文案写作是语言服务的最大需求,分别占86.9% 48.8%30.5%。其它语言服务类型的需求比列从高到低依次是文档排版、网站本地化、语言服务培训、软件本地化、字幕和配音、本地化测试、游戏本地化等。

   笔译和口译需要求占语言服务类型的较大比例,这与常规相符,语言沟通是对外交流的基本方式。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文案写作占第三位,说明我国企业开始重视文案在“走出去”过程中的重要性,包括合同书、商业计划、国际招投标文件、项目策划书等,它将影响后续本地化翻译及排版、印刷的成本和效率,体现企业和产品的市场形象,影响目标市场的认识体验。

(二)语言服务的行业差别

  从调查数据看,语言服务需求量较大的行业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是:信息技术与通信、工程机械、能源、传媒、医药与医疗器械、建筑、金融、咨询、船舶等行业。调查结果同时也发现不同行业的语言服务类型差别较大:1)信息技术与通讯行业、传媒、医药与医疗器械行业对语言服务需求的类型最多样化。2)文案写作的需求集中在金融、信息技术与通信、医药与医疗器械行业、咨询等行业。3)网站本地化需求集中在信息技术与通信和建筑行业。4)字幕和配音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与通信和医药与医疗器械行业。5)语言服务培训的需求主要在医药与医疗器械行业。6)对口译需求最大的是工程机械和能源行业。

(三)语言服务的实施方式

如前所述, 口、笔翻译业务是语言服务的主要类型。研究团队调查了外向型企业的翻译业务的实施情况,发现:140.8%的企业设有专职译员,由他们翻译机密文件和日程材料,大型的翻译工作采取外包方式;与此形成对比的是31.9%的企业没有设专职译员,所有翻译工作均采取外包的方式实施。2)仅有12.7%的企业设有专职校审人员负责译文质量控制,所有翻译业务外包。这些企业可能设置兼职人员负责译文质量,或者由外包的翻译公司负责译文质量,如果人员出现调岗,确实存在译文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风险。

(四)语言服务的语种选择

中国企业“走出去”连通了中国与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语言服务的语种也越来越多。一方面,企业走出去的数量还在增加,而且发展的非常迅速;另外一方面,目前业务已经遍布在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都需要不同类型的语言服务。蓝皮书调查统计显示,作为世界通用语言,英语翻译业务仍是企业未来35年增长最快的语种,选择增长和显著增长的企业合计达63.9%;仅次于英语翻译业务的德语业务,选择增长和显著增长的企业合计达42.5%;位列第三的是俄语翻译,38.7%的企业选择显著增长和增长,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国企业对加强中俄贸易持乐观态度;接下来是法语、西班牙语、日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和韩语翻译业务。

   据其它相关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涉及包括中国在内的总计65个国家。这些国家所使用的语言超过60种,加之很多国家的官方语言是非通用语种,有些国家国内使用的语言和方言甚至高达上千种。因此,除了通用语种外,非常需要尽快增强其它小语种的人才教育和培养,推动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促进与这些国家的经济文化合作和交流。

(五)语言服务的综合考评

    随着市场的发展,我国诞生了数量众多的翻译公司和其它语言服务提供商,他们规模不同,性质各异,而且还有个人自由译者、高校翻译团队也参与提供翻译服务。那么企业在选择语言服务时有哪些考虑呢?调查数据显示,33.9%的企业优先选择中国本土的语言服务公司,11.3%优先选择外资背景的语言服务公司;而另外40.3% 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语言服务,以更好地实现服务外包的总体目标,例如平衡质量、成本和进度安排。

 针对企业在选择语言服务时最看重的因素,蓝皮书调查设置了10项供企业多选:1、试译质量; 2、专职员工数量;3、价格;4、质量管理体系;5、行业经验; 6、对业务洽谈人员的印象; 7、信誉和口碑; 8、保密性; 9、服务的语种数量; 10、其它。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选择语言服务时,优先考虑的因素从高到低依次是试译质量、行业经验、价格、信誉与口碑、保密性、质量管理。由此可见,语言服务企业能否成为外向型企业的服务供应商,翻译质量占最大因素,其次是行业经验,对行业知识和术语的准确理解和表达,不仅需要语言知识,还需要相关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这两个因素相辅相成;价格关系到企业预算和成本,企业总是希望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良好的服务,因此,如何以合适的价格提供良好的服务是企业和语言服务企业共同思考的问题。

三. 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企业面临的挑战

  当前,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或者将要“走出去”,这为语言服务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语言服务需求具有“行业多”、“语种多”、“个性化”、“专业化”的特征,给语言服务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语言服务企业要强化专业服务

   蓝皮书调查数据揭示了目前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对语言服务的需求呈现多元化与专业化特征,服务需求从传统的口、笔译为主转向文案写作、文档排版、本地化、字幕与配音多元发展。语言服务企业需要分析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语言服务需求背后的详细情况,如企业所在的行业、产品类型、目的国语言及文化、适用标准等,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结合自身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务状况,在语言服务的专业性上有所作为,打造行业品牌,改变或扭转语言服务企业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任何语言服务人才均不可能胜任所有领域的的业务,任何语言服务企业也不可能在所有的行业中名列前茅。与其追求“大而全”的市场规模,不如走“小而精”之路,找准自己的优势行业,深耕这类行业的语言需求客户,为他们提供更专业更优质的服务,从而实现业务积累与规模做大做强。专业化的服务能使十数人的企业在某个细分领域独占鳌头,比如我国江苏省舜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1996年初进入中国翻译行业,并很快定位于知识产权服务外包型企业,专注于专利翻译、本地化、信息检索、工业和商业翻译服务,其中以专利翻译最为突出,2014年营业收入达2000万美元,全球语言服务类企业排名位列第41位。

(二)语言服务企业要准确把握企业“走出去”不同阶段的语言服务需求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跨语言、跨文化、跨区域的交流。多数企业想当然地认为找到懂目的国语言的外语人士做翻译即可,认为翻译是简单的文字转化,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很多时候都是临时寻找语言翻译,因为双方都不了解,加上时间仓促而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事实上企业真正走出去需要的是全方位的语言服务。在选择目标市场时,企业需要收集大量的市场信息,通过笔译、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等方式掌握境外资讯和情报,为投资决策做参考。企业进入目的国后,还需要考虑使自身的设备或产品、规章制度、施工标准、软件等适于本土使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的是以目的国通用语种为载体的本地化服务。在本地化过程中,企业要想创造完美的本地用户体验,呈现出来的文本、网站、视频给用户的感觉就应该是为他们量身定制一样。这就需要语言服务企业既能充分了解所服务企业的产品与企业文化,同时还须熟悉目的国市场的文化。只有充分了解企业“走出去”不同阶段的具体需求,才能真正使语言服务成为企业“走出去”的助推器。

(三) 语言服务企业要适应新技术的挑战

    语言服务需求激增的同时对语言服务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纯人工驱动的翻译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信息数据激增的需求。语言服务企业应该学习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企业“走出去”的迫切需求。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翻译服务的实现方式和结果,从机器翻译和翻译辅助软件到云翻译和敏捷本地化平台,语言服务的技术创新不断升级,如适用于普通人士的百度、有道、谷歌等在线翻译应用软件,适用于专业翻译人士的TradosmemoQTcloudTransmate 等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语言服务企业必须积极应用新的语言服务技术改变语言服务的成本结构,同时提高服务效率。

(四)语言服务企业要提升综合服务质量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和“一带一路”的建设给语言服务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商机,但同时对语言服务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如需要语言服务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专人进行质量管理,有高效的缺陷修复流程与机制;有的企业更是明确要求语言服务企业必须通过相关国家或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质量管理和安全体系认证,如ISO9001,欧盟标准EN15038,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等。这就要求语言服务企业能够匹配客户的产品开发流程,熟悉客户遵从的质量理念和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法,优化组织结构和服务流程,在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同时,建立起一致的语言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尽管我国现阶段大多数语言服务企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也有在专业能力和服务管理能力方面齐抓共管的成功典范,如中国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其主要客户涵盖众多财富500强企业和大、中型中国企业。该公司通过了业界领先的质量和安全认证,包括CMM Level5(软件质量体系认证),六西格玛(品质管理认证)、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SAS70(服务提供商环境安全性认证)和PIPA(个人信息保护评价认证)等。2009-2012年文思海辉入选“全球语言服务企业25强”,2014年其营业收入达到7100万美元,全球同类企业排名位列第16位,独占中国同类企业鳌头。

     正如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官员王惠英所说,语言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作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催生的新兴行业,已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服务业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助推器和润滑剂,为“一带一路”愿景的实现保驾护航,并为高科技产业技术研发提供平台。语言服务企业需要突出专业领域,提供专业服务,打造行业品牌,通过突出特色优势赢得更多优质客户,通过创新业务模式和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水平赢得更大的市场和持续的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