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实践

您的位置是:首页>贸易与投资>金融实践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面临的外汇风险及完善途径

发表于:2017-05-17 16:45 作者:admin

刘新超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摘要: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推进下,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日趋活跃。继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之后,东盟国家已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四大经济体。在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进程中,潜藏着诸多外汇风险与问题,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由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所面临外汇风险的表现,随后深入探究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外汇风险发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完善途径。


外汇风险也称外汇暴露,是指在国际经贸合作中,以外币计价的收付款项、资产与负债由于汇率变动,承担损失或得到意外收益的可能性。形式主要有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及经济风险。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规模逐步扩大。201719日,商务部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提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连续14年快速增长,创下了189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其中,对东盟十国的直接投资额较多,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近10%。虽然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规模较大,但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外汇风险,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双边贸易发展。因此,加强外汇风险规避,对促使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汇风险的表现

(一)投资初级制造业领域风险较小,金融领域风险较大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逐渐加强,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由行业单一阶段步入投资领域多样化时期。现阶段,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范围较广,相对集中在资源型和初级制造业领域,在金融领域直接投资较少。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08-2016年上半年,在初级制造业领域,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超过50%;而对东盟金融领域的投资额占投资总额的7%。虽然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一半以上是集中于初级制造业领域,但是该领域存在的外汇风险较低,而金融业由于自身属性,投资时存在的外汇风险较高。例如,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晋玮金融投资柬埔寨金融服务,之后受英国脱欧事件影响,美元指数上涨3.19%,人民币贬值1.31%;而中柬双方以美元结算,由此导致中国晋玮金融承担了巨大损失。相较而言,我国投资柬埔寨制造业领域的峰亿轻纺有限公司,并未受到太大的冲击。截至2016年底,该厂的产值已超过3500万美元,同比增长约2%

(二)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面临的外汇风险种类多样

现阶段,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面临的外汇风险种类多样,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及经济风险均有所涉及。例如,20163月,中国温州某房企在柬埔寨进行投资,柬埔寨开发99年产权地块,鉴于开发商实质上只拥有该地块以及地上附着物99年的使用权,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永久产权,按照金融行业相关规定,银行及金融机构无法对该地产项目提供任何的贷款及融资。导致中国房企在开发该地块过程中,发生经济风险,即因无法获得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与融资,而致使资金链断裂,交易无法完成。并且,20161月,中国江苏某造纸企业对越南进行投资。然而,截至2016年年底,越南盾总体贬值约为1.1%。由于越南盾的贬值导致该企业面临着折算风险,从而带来了大量经济损失。此外,20164月,中国上海某企业对泰国汽车行业进行了投资。但201611月,泰铢贬值,致使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出现损失。

(三)折算风险在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中最为普遍

近几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正逐步向更高阶段发展,与此同时,企业所面临的外汇风险也更加急迫与复杂。中资企业在“走出去”初期,通常选择在境外设立窗口公司方式,进行双边贸易,其汇率风险体现于人民币与当地货币之间。并且,对东盟投资企业在与中国母公司合并报表时,都会因汇率波动而造成会计账簿上出现折算风险。据商务部消息,20161-7月,我国企业在东盟共实施并购项目69个,涵盖15个行业领域,包括软件、信息传输、制造业和信息服务等,实际交易总额达85亿美元,在同期对外投资总额中的占比为8.8%。经官方统计,所有参与并购的企业由于会计制度不同,折算风险发生的概率达90%以上。再以阿里巴巴投资东盟国家为例,据韩联社20161230日报道,阿里巴巴于20164月收购新加坡Lazada集团。在此收购中,阿里巴巴将共投资大约65亿元人民币,购买Lazada的新发行股份与部分股东所持股份。当时新加坡元对人民币的汇率约为1:4.80,而在收购之前到2015年底新加坡元对人民币的汇率约为1:4.54。因此,阿里巴巴公司对该集团的收购显然面临着折算风险。

(四)新加坡、印尼、缅甸是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汇率风险的频发地

近年来,中国对东盟各国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新加坡、印尼、缅甸。据商务部资料显示,截至20168月,中国对上述三国的直接投资总额,占对东盟十国投资的64%。其中,对印尼和缅甸的投资额分别占13%10%;对新加坡直接投资额最多,占投资总额的41%。受直接投资额较多影响,新加坡、印尼和缅甸也是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发生汇率风险最多的地区。具体而言,当前,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大多是使用美元结算,所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旦发生较大变化,相关投资者将受到极大地影响。据凤凰网报道,在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美元指数上涨了5.00%,人民币贬值2.55%。人民币贬值给我国投资东南亚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与利润减值。例如,我国南山集团有限公司于20169月与印度尼西亚签订了一笔以美元计价结算3个月交货的出口合同,其中,企业组织生产投入的原材料与人工等,均使用人民币支付。然而,至12月底合同履行并收到货款时,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贬值,致使该企业因遭受受汇率风险而利润降低。

二、外汇风险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外汇管制不利于企业盈利正常汇出

中国企业在对东盟直接投资盈利或亏损的程度,易受外汇管制的影响。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涉及到11国货币,由于货币种类较多且各国管制严格,在使用及兑换时,发生外汇风险几率较大。现阶段,除了柬埔寨与印度尼西亚没有外汇管制外,其他泰国、缅甸、文莱、新加坡等8个东盟国家都在采取外汇管制,致使我国面临较大的外汇风险。例如,201512月,缅甸对《外汇管理法规》作出新规定,提出杜绝出口商抛售外汇,进出口商必须通过银行进行外汇交易。但缅甸银行系统美元存量较少,因此,虽然我国与缅甸可以交易货币,但是数量远远不够,不利于中国在缅甸直接投资企业的盈利正常汇出。

此外,很多东盟国家的汇率制度与美元关联,经济状况易受美国牵制,汇率波动频繁。为了稳定汇率,各国均采取了一定的外汇管制。如2016年,受美联储加息等事件影响,缅甸账户持续赤字,货币贬值严重,经济下行压力大。因此,缅甸中央银行频出外汇管制措施,阻碍中国对东盟投资企业盈利正常汇出。20163月,我国万宝矿业对缅甸进行矿业投资,后期由于缅甸央行美元不足,导致盈利不能及时汇出,给企业造成了较大损失。

(二)特殊浮动汇率体制致使汇率波动较大

在汇率波动各影响因素中,汇率制度的变化通常会引起汇率异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部分东盟国家被迫放弃内部汇率制,开始采取浮动汇率制度,增加了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的外汇风险。而之后泰国、马来西亚及菲律宾等国,相继发生政治动荡,使近年东盟各国经济极为萧条。因此,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等国纷纷对外汇行为进行干预,致使汇率波动较大。以泰国为例,2008年美联储开始实施量化宽松计划后,外国资金通过增加对泰国证券的投资,导致泰国在外国资金流动起伏和利率处于上升的局势下,整体负债比例增加。2015年全年,马来西亚的外汇储备从1200亿美元下降至950亿美元,这些资金被主要用于外汇市场干预。受到马来西亚政府外汇汇率上升(约增加0.8个百分点)影响,我国安徽海螺水泥厂201512月到20166月,损失了2.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东盟主要国家的外汇干预使汇率波动幅度增加,这给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带来了巨大的外汇风险。

(三)中资企业缺乏跨境结算硬通道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本金与利润回收周期较长,而时间越长,汇率波动风险越大。加上双边业务跨境结算缺乏便捷的硬通道,致使中方企业在遇到金融冲击时,缺乏抵抗能力,外汇风险提升。目前,东盟各国货币只有新加坡元可以与人民币直接交易。尽管从20141028日开始,实现了人民币对新加坡元直接交易,但是这远不能完全满足中国在东盟投资结算需求。

此外,虽然2015年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向国际化迈进。但这主要体现在对外贸易方面,对外直接投资仍然受较多限制。据中国金融新闻网相关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在结算时,人民币的使用率仅有20%。因此,中国在东盟直接投资的本金及利润回收只能更多依赖于美元,致使美元币值稳定直接影响中资企业利益。可见,由于中资企业缺乏跨境结算硬通道,不仅使人民币中间汇兑手续繁杂,也使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收益受美元波动影响较大,增加了投资的外汇风险。

(四)投资规模扩大增加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的影响程度与投资规模呈正比,因此,随着投资规模逐渐扩大,外汇风险也随之增加。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规模逐年扩大。据新浪财经报道,2008-2016年,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从24.8亿美元增加到150亿美元左右,增长了6倍。尤其是自2010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后,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增长速度得到极大提升。并且,随着一系列政策实施,未来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201511月,中国与东盟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正式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成果文件——《关于修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代表双方合作协议内容更加丰富、合作层次将更加深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产能合作、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也在不断推进。同时,东盟各国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范围内,是我国开展经贸合作的重点对象。并且,亚投行于2015年底建立,东盟各成员均属于创始成员国,这为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规模将不断扩大,但是,中资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三、外汇风险的有效途径

(一)分散直接投资风险区域, 提升企业投资洞察力

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面临较大外汇风险,这与东盟成员国经济发达与否密切相关,经济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的制度较完善,规模较大,外资优惠措施较多,限制措施较少;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与地区则相反。所以,中国企业在对东盟国家实施投资之前,应该对东道国投资环境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探析多种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针对于此,应分散风险频发的新加坡、印尼与缅甸等区域的直接投资,降低外汇风险投资。同时,要重视相关资信调查,对交易端的信用和业绩等方面实行综合考察,尽量精确测算成本和预期收益。针对目标市场的整体投资环境实施客观评估,科学决策,减少跨国投资外汇风险。另外,中国企业应该了解目标国竞争对手和服务对象,以便能够避实就虚,占据有利市场。

(二)灵活制定经营策略,促使风险转移机制多元化

中国企业应该制定灵活的生产经营策略,实现风险转移机制多元化,减少外汇风险,确保中国企业直接投资效益。在风险转移方面,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企业应增多融资主体,扩展银行借款、金融机构融资与证券融资等渠道。借助发行股票或债券,或向商业银行贷款,多渠道开展融资活动,从而分散企业风险。并且,中资企业需完成商品生产与销售多元化,提升企业新产品科技含量与产品附加值。从不同国家进口原材料,有效引入国际现代化科技研发技术,在低价且高效率的子公司所在国进行产品生产安排,分散东道国外汇风险。

此外,应该充分运用转移价格以规避风险,如果对东盟直接投资企业面临东道国政治风险时,中方企业应以较低价格,将物资出售至相关子公司,由此将资金从东道国转移,安全收回投资成本和利润,防止产生破坏与没收等事件。同时,为防止因汇率频繁波动而遭受大额损失,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企业需灵活支付时间,按照当时汇率变动情况,提前或者推后付款时间。中国企业在遭受金融冲击时,运用多元化风险转移机制,提高抵抗外汇风险的能力。

(三)完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

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作为一种政府保证,其保险人既有政府机构性质,且与政府投资保证协定联系密切。因此,我国应不断完善海外投资保险体系,更好地维护对东盟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并推动中国保险审批机构与业务经营机构升级,即从“合一”模式转向“分离制”。在项目审批方面,应充分发挥各国家部门对国际投资的综合作用,包括商务部的监管与指导作用、财政部支持作用,以及外交部的外事关系协调作用等,建立完善的投资保险体系,降低额外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在险种设置规划方面,应进行多层面的设置。除现有的汇兑限制、战争、政治暴乱、征收及政府违约等几种国际通用的险种外,还应扩充营业中断险、并购限制险等险种,丰富我国企业对东盟投资时所需要的保险保障。

(四)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有效控制外汇风险

当前,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产业结构和地区选择仍较随意,宏观管理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应对外汇风险的能力较差。因此,针对对东盟各国直接投资面临的外汇风险,中国企业内部应建立完善的外汇风险预警机制,从风险战略、偏好、计量及评估等方面,整体把控外汇风险。在投资决策前,应有效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全面预测对外直接投资可能发生的各种外汇风险。当发生外汇风险发生时,应有针对性地及时选择对策,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中国应该根据国际市场变化,建立本国外汇风险预警机制。同时,在对东盟进行直接投资时,中国企业应加大对目标国企业的科学管理,建立东盟各国企业信息数据库,并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目标国外商投资信息,逐步完善外汇风险预警机制。在选择投资目标国及项目之前,通过信息数据库评估投资外汇风险,进而实现对外汇风险的有效控制。

(五)更新货币组合,降低会计风险头寸

对东盟直接投资活动中,中国企业应及时与精确了解和熟悉外币变动情况,筛选可以促使自身利润最大化结算货币,达成防范外汇风险目的。在筛选结算货币时候,尽可能选择本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中国企业应防止过分依赖美元结算,减少美元汇率浮动对中资企业利益的影响。在外汇债权与债务方面,应使币种、规模与时间尽量匹配,致使其自身防御由汇率变动引起的风险。并且,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管理会计风险方面,要采用对资产负债保值方法。完成在资产负债表上,受险资产数额等于受险负债数额,从而使会计风险头寸为零。此时,汇率变动将不带来任何折算损失。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企业应该使用这种方法,使会计风险头寸为零,从而降低风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