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投资

您的位置是:首页>贸易与投资>跨国投资

中非钢铁产能合作的优势、挑战与升级路径

发表于:2017-05-17 16:33 作者:admin

张翊   新乡学院

  摘要:促进国际钢铁产能合作,可以推动中国产能经济转型,加速合作国的工业化进程。当前形势下,非洲钢材消费量呈持续增长态势,产能数量急需提升。而中国国内钢铁产能生产过剩,急需与其它国家合作,有效缓解国内钢铁产能压力。为此,推进中非钢铁产能合作,已成为新形势下突破钢铁产业瓶颈的重要方式。本文深入探究了中非钢铁产能合作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随后进一步探究了双方合作的具体升级策略,以期提升我国钢铁产能的国际竞争力。


在当前国际钢铁产能发展大背景下,中国钢铁制造业性价比优势突出。非洲坐拥全球大约33%的矿产储备,产能发展潜力巨大。双方钢铁产能优势明显,可形成高度的互补关系,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中非钢铁产能合作,不仅可以推动中国产能技术升级,也可为非洲国家提供优质装备,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据环球网新闻显示,20164月,中国河北钢铁集团以4900万美元收购了非洲斯梅代雷沃钢铁厂,不仅保住了厂内5000多个就业岗位,并于7月份创下了10.2万吨的钢铁销量,为一度停滞生产的斯梅代雷沃钢铁厂创造了新的经济效益。对中国自身而言,与非洲钢铁产能合作,能够促进国内富余产能的转移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化解钢铁产能过剩危机。因此,在以市场为导向的背景下,全面推进中非钢铁产能合作升级,不仅可以提高两国钢铁产业的综合实力,同时能促进全球产能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中非钢铁产能合作的优势分析

(一)中非钢铁产能合作呈现盈亏互补局面

当前中国钢铁产能过剩严重,而非洲钢铁本土供给缺口较大,中非钢铁产能合作呈现盈亏互补局面,合作潜力巨大。一方面,非洲钢铁需求不断增长,而产量持续下降,对外依存度较高。据西本新干线网数据显示,非洲钢铁产量2012-2016年期间不断下降,总产量从2012年的15700万吨下降至2016年的5990万吨,年均下降率为17%。2015年非洲从国外进口的钢材总量2769.2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68%。另一方面,中国钢铁产能过剩严重。据中钢协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球粗钢产量达2207万吨,其中中国粗钢产量就达到1172.9万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50%。并且,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仅为67.0%,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约3个百分点,处于严重产能过剩局面。此外,2015年非洲排名前十的钢厂钢铁总量为1870万吨,约占非洲总产能的85%,仅等于中国天津渤海钢铁集团20141849万吨的产量。说明中非双方钢铁产能合作呈现互补局面,合作潜力巨大。

(二)非洲丰富的铁矿资源,为合作提供了原料基础

非洲具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储量,为中非钢铁产能合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基础。非洲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非共和国、几内亚及安哥拉等国。其中,南非是非洲最大的铁矿资源国,占非洲铁矿石总储量的40%以上。据公开资料显示,位于非洲西部国家几内亚境内的西芒杜铁矿,是世界级大型优质露天赤铁矿,拥有符合澳洲联合矿石储量委员会标准的铁矿石储量和资源量约26.79亿吨,项目整体矿石品位介于66%-67%,矿山整体品质位居世界前列。并且,塞拉利昂唐克里里铁矿是非洲规模最大的铁矿石矿藏之一,其资源储量估计达128亿吨,平均品位30%左右,可供采掘60年以上。由于非洲拥有丰富的钢铁资源,为中非加强钢铁产能合作提供了原料基础,加大了双方投资规模效应。例如,据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20168月发布消息显示,河北钢铁集团在南非建设了500万吨钢铁项目,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海外钢铁项目。总之,非洲丰富的铁矿资源储量,为中非钢铁产能合作提供了原料优势,也大幅节约了钢铁生产成本。

(三)非洲大力建设基础设施,钢材需求呈现增长态势

现阶段,随着非洲大力建设基础设施,相应钢材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为中非钢铁产能合作提供需求预期。据钢联资讯20166月报道,2000-2015年间,撒哈拉以南非洲基础设施投资额增长了近70%,同期非洲的钢材需求量增长了约265%,而板材和管材需求仅增长了约20%,大需求量为中非钢铁产能合作提供了发展前景。此外,据联合国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非洲人口达12亿,预计到2100年,非洲人口总数将增长到56亿。人口总量的不断增加,也会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钢材需求。并且,欧浦钢网对非洲国家钢铁需求量进行综合评级,研究发现占非洲总人口16%的尼日利亚,人均粗钢消费量仅15千克,但钢铁需求潜力为100,作为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的钢铁需求潜力巨大。因此,在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和人口数量增长的双重驱动下,中非钢铁产能合作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中非双方有很好的经贸合作基础与发展潜力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与非洲的经济往来,为双边钢铁产能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经贸基础。例如,20145月,李克强提出“461中非合作框架”,提出中方愿与非洲国家推进高铁与区域航空等领域的合作。2016728日,在北京举办的“中非经贸合作交流会暨签约仪式”,涵盖了中国工商银行、山钢集团及中非发展基金等众多知名金融机构及企业。会议中,我国与非洲合作方签订了39项合作协议,总价值达170亿美元,覆盖农业、基础设施、钢铁产能合作等众多领域。并且,现阶段,我国与非洲间的钢铁产能合作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例如,2014年,武汉闽光公司在非洲马里投资3000余万元,建立了一座年产能达10万吨以上的钢铁厂。201611月,山东钢铁集团将追加7亿元投资,用于非洲第二大铁矿唐克里里铁矿项目的开发。据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白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初,非洲已连续7年成为中国在海外第二大承包工程市场及钢铁产能投资基地。由此可以看出,中非双边具有良好的各项经贸合作基础,且钢铁产能合作的发展潜力巨大。

二、中非钢铁产能合作面临的挑战

(一)非洲基础设施落后,加大铁矿项目开发成本

非洲铁矿石储量虽然比较丰富,但公路、铁路、电力等基础设施与其他国家相比,相对落后。根据非洲发展银行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公路密度仅为204km/1000(km)2,明显低于944km的世界平均水平;欧洲地区铁路密度为2001000km/百万人,而非洲国家仅为3050km/百万人。同时,在通电人口比例上,发展中国家平均为73%,非洲低于40%,撒哈拉以南非洲更仅为1.6%。非洲基础设施的落后,电力供应不稳,使铁矿项目开发成本加大。此外,非洲基础设施资金缺口较大。据非洲发展银行数据显示,2016年非洲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所花费的资金总额超过3600亿美元,但是资金缺口高达380亿美元。非洲大陆每年基础设施建设需要930亿美元,相当于非洲GDP10%,而目前仅满足了一半的资金需求。可见,非洲当前的交通、通讯及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无法满足我国富余产能大规模转移的需要,严重制约中非两国钢铁产能合作。

(二)非洲人均钢铁消费水平低,制约了双边产能合作步伐

2011-2015年,非洲人均钢铁消费量虽然连续五年保持增长,达到33.1千克,但仍然是全球人均钢铁消费量最低的地区。20161-9月,未出现较大幅度增长。非洲粗钢人均消费量较低,不利于中非钢铁产能合作深入开展。以粗钢消费量为例,2016年非洲的人均粗钢消费量为36.8公斤,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4%,为欧美发达国家的11%。只有利比亚、赤道几内亚、阿尔及利亚和南非等少数国家人均消费量在100公斤以上,半数国家均在20公斤以下。20141月,中国在非洲参与建成的基鲁瓦钢铁集团,占地面积达300亩,主要生产螺纹钢、线材、盘螺钢等。截止到20168月,已投入资金1.98亿人民币。然而,由于非洲人均钢铁消费水平低,该集团在2016年年底的产量为50万吨以上,但是销量不佳,经济效益较差。并且,新兴际华集团相关负责人于201611月称,该集团在对非洲钢铁产能合作方面,虽然投资规模较大,但受非洲的人均钢铁消费水平低的影响,经济效益大幅缩水,且此现象较普遍。可见,非洲的人均钢铁消费水平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双边产能合作步伐。

(三)双边钢铁产业缺乏规模化产能合作,企业投资经验不足

近几年,中国与非洲之间的经贸往来虽然逐渐增多。据新华网数据显示,截至201612月,中国企业在非洲15个国家投资建设了20个合作区,累计总投资额达53.8亿美元。然而,双边钢铁领域的投资合作项目较少,且大多规模较小,仍未实现规模化产能合作。例如,20123月,中国国泰钢铁公司在赞比亚新建了一个角钢厂,总投资仅为2600万美元。20138月,河北钢铁牵头天津物产与香港俊安集团,以较低的资金联合收购了南非PMC公司74.5%股权。除规模化产能合作缺乏外,中国企业与非洲钢铁产能合作方面,多数仅停留于初期签订合作阶段,产能合作经验不足。例如,直至201610月,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与肯尼亚工业部签署了全新的钢铁厂建设项目意向书后,才签订了中国在肯尼亚的第一个复合型钢铁厂的建设项目,且该项目建设时间较长,经验积累缓慢。总体而言,现阶段,中非钢铁产能合作的项目仍然较少,且缺乏规模化合作项目,致使我国企业投资非洲钢铁领域的经验不足,制约了双边钢铁产能合作发展。

(四)非洲政局不稳定,增加中非钢铁产能合作的运营风险

非洲民族较为复杂,部落、宗教利益争夺矛盾频繁发生,以及部族势力、官员的涉足等原因,使得当地政局较不稳定。因而,当地企业凭借其强势地位向中资钢铁企业寻求最大利益,对中非钢铁产能合作造成极大影响。据时政新闻网的不完全统计,60%以上的中国钢铁企业员工遇袭事件均发生在非洲地区,且多集中于石油、工程建设、开矿类大型公司人员。近年来,非洲整体局势虽然趋于稳定,但局部动荡时有发生,尤其2011年北非动荡后,非洲部分地区进入新一轮变动期。例如,2015119日,刚果首都金沙萨发生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大量华人企业受到冲击。此外,恐怖主义袭击、绑架、疫病、海盗等政治暴力事件,也增加在非洲投资风险。并且在2015112日,马里首都巴马科的丽笙酒店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中铁建国际公司三名高管不幸遇难。此外,非洲大部分国家未建立完善的矿产资源开发体系,矿产资源多为国家核心资产,利益冲突复杂,也进一步加大了中非钢铁产能合作的运营风险。

(五)非州金融市场发展滞后,财政能力低

非洲财政能力低且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对中非钢铁产能合作的资金支持力度不足。非洲财政主要来源于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援助及贷款,外债较多。据非洲发展银行统计,作为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及石油生产国的尼日利亚70%的政府收入依靠石油,其中90%的收入又来自出口收入,该国财政几乎没有回旋空间。截止到2015年底,尼外债规模为107.2亿美元,占GDP1.8%。其中,多边机构贷款总额75.6亿美元,占70.5%,双边机构贷款总额16.6亿美元,占15.5%,商业贷款总额15亿美元,占14.0%,均为欧洲债券,财政能力较低。此外,非洲银行业普遍寡占超高利率的回报,寡头垄断现象严重。据国际新闻网消息显示,非洲银行业获取的平均利润率达6%,远高于国际市场4%的水平。并且,非洲国家股票和债券市场落后,公、私债券资本额流动受阻,与GDP之比约为42%,远低于全球其他地区76%的平均水平。非州金融市场发展滞后,财政能力较差,直接导致非洲钢铁企业所得资金借贷力度较小且比较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两国钢铁产能合作发展。

三、中非钢铁产能合作的升级路径

(一)建设产能合作示范区,完善钢铁产业链条布局

在中非钢铁产能合作扩张期间,可通过建设产能合作示范区,加强钢铁产业链条的整体布局。鼓励海外钢企创建新型的运作模式。例如,企业抱团出海,通过建立境外钢铁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以全产业链走出去的方式,促进产业链条由获取资源向产能输出的转变,提升钢铁产业链的整体布局。同时,可借助中非产能合作的政府资金支持,引导海外企业借助海外矿山建厂。优先选择沿海内河等产能资源丰富的地区,结合矿产资源开发与深加工,延长冶炼及加工产业链条,进而扩大钢铁销售贸易。与分散式企业投资模式相比,境外产业园合作方式更有利于规避中非产能合作风险,并将成为未来产能合作的首选模式。

(二)构建产能合作研发中心,加强钢铁冶炼技术创新力

积极构建中非钢铁产能技术研发中心,可促进中非产能合作企业技术的升级。将全面的国际指标体系,以及数据处理方法投入于研发中心,积极开发钢铁产能运行新系统。同时,鼓励研发中心结合环保理念进行研发,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强钢铁冶炼的节能减排效果,实现产能合作的可循环经济发展。可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优化匹配技术与产能工艺,提高钢铁能源转换率和节约率。采用国际先进热轧钢成型及钢材接缝技术,新一代控轧控冷、性能预测等关键工艺技术,提高我国钢铁冶炼的技术水平。此外,需加大对真空精炼装备、冷轧机组等先进钢铁冶炼设备的引入,通过提高工业器械性能,进而提升钢企核心装备的自主集成能力。

(三)优化钢铁产能资金投向,提升产能合作资金效用

非洲钢铁产能投资市场广阔,优化钢铁产能资金的投向,可极大提升合作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需明确重点投资领域与项目,优先支持重大装备出口,转移优势产能。紧密对接非洲发展规划,通过对外援助制订钢铁产业发展规划,带动当地钢铁需求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以此获得项目开发区域的政府支持,并规避钢铁贸易政治风险。同时,基于受益长期稳定、现金流可控与换汇无障碍三大核心指标,可将资金投向大项目,并充分利用大项目带动装备与技术出口的引领作用,实现产能转移。此外,应注重发挥项目的集群与协同效应,围绕已建或在建的项目,积极开展后期投资或周边投资,有效降低项目投资和运营成本,进而深化中方与非洲区域的钢铁产能合作。

(四)加强中非金融机构合作,拓宽钢铁产能合作融资渠道

当前应鼓励更多中资商业银行走进非洲,通过跨境一体化金融服务,促进跨境钢铁产业链与设备产能的对接。具体而言,应该通过中非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的并购债券、融资代理等方式,为中非钢铁产能合作提供更多便利的资金池金融服务。充分发挥政府政策性引导作用,构建政策性与商业性结合的金融机构,设立专项补给资金,通过投资补助、担保贴息等方式,缓解钢企境外投资风险。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与金砖银行等机构的作用,通过发行股票与债券的方式,鼓励钢企境外资产抵押与股权贷款,开展产融结合的多层次股权计划,便于各类股东多元化投资。通过以上多种金融渠道方式,积极为中非钢铁产能合作及后期产业扩展奠定资金基础。

(五)搭建钢铁产能合作的服务平台,为中非合作钢企提供信息服务

加强中非钢铁产能合作融资、信息等综合服务平台的搭建,充分为我国对非钢铁产能合作提供外交保障。应积极发挥产能研究机构与钢铁行业协会的信息优势,有针对性地对非洲各地区投资环境与政策进行分析,搭建集地区、企业与项目于一体的信息平台。同时,设立国家层面的产能基金与融资平台,并与各服务平台形成对接。加强国家对国际贸易的协调保护,完善钢企投资监督管理制度,提供保险服务服务,制定对非处境工作人员的签证计划。通过以上各服务平台的有效构建,为中非合作钢企提供优质的信息、外交贸易服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