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实践

您的位置是:首页>贸易与投资>金融实践

互联网金融发展中伦理道德失范及原因分析

发表于:2016-04-08 11:44 作者:admin

王倩   南华工商学院 

 

作为互联网向传统产业强力渗透的重大成果,互联网金融正在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重构与再造着我国的金融体系与运行机制,同时也使社会伦理传统道德在这一全新的领域遭遇到了十分严峻的挑战。警惕与纠正互联网金融中诸多伦理道德的失范,不仅有助于提升与释放互联网作为全新商业基因改造传统产业的功能,而且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市场运行的良序和健康。

一、互联网金融中伦理道德失范的表现

观察发现,互联网金融目前在国内主要体现为以下六种商业模式,即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门户,它们集中分布在在支付、融资和理财三大领域。令人不安的是,三大领域中的每一种互联网金融模式都存在伦理道德失范:

(一) 信用违约

互联网金融的信用违约多发生于P2P借贷领域。由于P2P网贷平台绝大部分还未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平台在进行信用审核时,无法通过信息共享全面了解授信对象,不能有效防范借款人由于过度负债或恶意欺诈带来的信用风险。经过几年“野蛮生长”后的P2P平台积累了大量信用风险,问题平台不断出现,集中体现于频频发生的借款逾期、提现困难及老板跑路等状况。据网贷之家统计,2015年问题平台达896家,是2014年的3.26倍, 以6月、7月、12月问题平台数量最多,三个月的问题平台总数超过2014年全年问题平台数量;2015下半年问题平台数量的急剧增加既有股灾因素的影响,也与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密切相关。

12013年以来的问题平台数据统计

时间

问题平台数

涉及投资人数(万人)

占总投资人数比

涉及贷款余额(亿元)

占总贷款余额比例

2013年及以前

92

0.9

3.7%

14.7

5.5%

2014

275

5.5

4.7%

50.5

4.9%

2015

896

17.8

3.1%

87.6

2.0%

资料来源:网贷之家

(二) 恶意欺诈

在第三方支付领域,由于交易双方并不是面对面的接触,在没有有效措施控制风险的情况下,身份欺诈现象时有发生。信用卡欺诈也是支付领域的一种欺诈形式,即通过虚构交易,套取信用卡里的信用额度,从而达到逃避支付银行费用的目的。在融资领域的欺诈以P2P网贷平台和众筹为代表,借贷或众筹项目管理者发起项目的初始目的就是欺诈投资者。在美国KickStart网站上就曾经发生过复制其他项目进行欺诈的案例。前不久打着“月收益 30%”的“MMM”金融互助社区以及摩提弗金融互助平台,都是典型的具有传销性质的庞氏骗局。还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建立假冒的金融机构或电商网站、发送带有病毒链接的诈骗短信来进行“互联网钓鱼”和金融诈骗。今年1月中旬,国内第一个网络诈骗举报平台——猎网平台发布了《2015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根据报告显示,金融理财类是被骗总金额最高的诈骗类型,高达3700多万,人均损失超过3万元。

(三) 资金挪用

第三方支付机构在运营过程中存在巨大的资金沉淀,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与监管制度,这些沉淀资金很容易被挪用于投资或经营其他项目以获取额外收益,甚至还存在卷款潜逃的风险。201412月,上海畅购老板因“炒股被套跑路”成为首家倒闭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还有一些P2P网贷平台,大部分运营资金都是利用借贷资金组成,其资本比率低,财务杠杆率高,随着贷放资金规模的扩张,加上中间账户及关联账户又缺乏监管,很容易发生资金挪用,也使得平台自融和非法集资的可能性增大。例如20151月出现问题的里外贷,发生了迄今为止P2P最大金额的兑付危机,高达9.34亿元的兑付账款都是平台自融,用途基本都用于“拿地”投资房地产项目。更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P2P问题平台中涉嫌自融的占到四分之一之多。

(四) 信息造假

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信息造假现象在支付、融资和理财三个领域均广泛存在。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了拓展特约商户,对商户身份信息管理不到位,造成虚假商户信息泛滥,为洗钱行为提供便利。在P2P领域的信息造假尤为严重,虚假宣传和过度承诺的现象泛滥。比如人人聚财曾公开宣传其获得博时基金子公司的上亿元风险投资,后被博时基金否认。另一个平台赢多多宣称自己在银监会办公,后被银监会官方微信公众号紧急否认等等。还有不少P2P平台发布大量假标,虚构借款人身份信息及借款用途等。2015年底的“e租宝”事件震惊整个互联网金融圈,其相关责任人被抓后自曝融资项目中95%的项目都是假的。此外,不少P2P平台宣称坏账率小于2%,但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投资者难以判断其真实性。平台本身也很少会披露自己的财务信息,因此虚报坏账率成为P2P网贷平台的一种常见现象。还有些互联网投资理财产品对预期收益率做虚高的宣传,而对于亏损等风险提示不足等等。

(五) 网络洗钱

互联网金融由于其便捷性和匿名性为洗钱行为提供了绝佳的通道。互联网支付可以实现匿名账户划转资金,而且转账成本极低,只需要通过在第三方平台上进行虚假交易,既当买家又当卖家,就能使非法所得披上合法的“外衣”。众筹融资平台和P2P网贷平台也是网络洗钱高发领域,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加上地域和时间限制,虽然平台会对借款人或筹资人的身份及信用进行审查,但对资金提供者资金来源的合法性疏于考察,这就为网络洗钱提供了便利。此外,互联网金融的洗钱行为还包括网上银行洗钱、网络保险洗钱、网络赌博洗钱、网络传销洗钱、电子货币(如比特币)洗钱等多种形式。比如2013年底被关闭的美国地下毒品交易网站Silk Road,就是使用比特币进行交易,从事大量非法洗钱业务。

(六) 数据泄露

互联网金融未来的方向是大数据金融。在大数据时代,线上交易和大量资金转移均以数据传输作为支撑,极有可能导致信息泄漏。互联网金融企业掌握着大量客户的大数据信息,不仅包括客户的个人身份信息,还包括客户所绑定的银行卡等敏感信息,而他们在客户信息安全保护方面,却明显薄弱于银行监管体系。2015年是数据安全事故频发年,其中P2P网站成了黑客攻击的重灾区。去年4月,芝麻金融由于黑客攻击造成超过8000名用户的资料泄露。有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上百家P2P网站由于黑客攻击造成系统瘫痪、数据被恶意篡改甚至倒闭,其中不乏人人贷、拍拍贷、翼龙贷这样的知名平台。而用户的个人信息或商业机密被贩卖,也是屡见不鲜的现象。

二、互联网金融中伦理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在传统金融体系中,也存在道德失范问题,如骗贷、诈骗性集资等等。而作为一种链接工具,互联网让传统金融中的各种伦理道德失范行为寻找到了更为广阔和更加隐形的平台,只不过相比于传统金融中的各种道德失范的诱因而言,引致互联网金融道德失范的原因更为庞杂与深刻。

 (一) 信息不对称引发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点击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