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自贸区

您的位置是:首页>国际贸易论坛>纵论自贸区

加快推进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砖石10年”的探讨

发表于:2016-04-08 11:01 作者:admin

张 维   马敏象  常 冬  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来,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从2002年的547.67亿美元跃升至2014年的4801亿美元,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截止2014年底,中国和东盟累计双向投资额超过1300亿美元,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开创了“黄金10年”。为进一步深化双边务实合作,李克强总理在第1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提出在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使中国与东盟之间货物贸易达到1万亿美元,投资达到1500亿美元,开启合作的“钻石10年”。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已在第13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正式启动,对中国来说认清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充分挖掘双方潜力,选择适宜的路径与东盟国家深化经贸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也有利于东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一、中国深化与东盟经贸合作面临的机遇
    (一)中国国家战略实施开辟了深化合作的新境界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压力较大,产能相对过剩,支撑中国过去高速发展的土地、能源、水体、矿藏进一步萎缩,环境承载力进一步下降,创新实施跨区域经贸合作,加强国际尤其是与周边东盟国家的产能合作,在原有贸易基础上构建新的国际价值链、技术链和产业链分工格局,是实现发展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有助于推动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货物贸易向深化区域经贸合作的全面提升。东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个枢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有助于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跨境贸易与产能合作,一方面通过打破国内的限制,使资源要素在更大的范围自由流动,市场机制在更深的层次发挥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根据东盟各国特点优化产业合作布局、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拓宽了深化合作空间和领域
    近年来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中列出的506项优先措施中,463项已经落实,完成率达到91.5%,东盟内部平均关税税率几乎降至零。东盟老六国(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已实现99.65%产品零关税,新四国(越南、柬埔寨、老挝和缅甸)98.86%产品关税税率已降至5%以下,域内汽车、纺织、林业等多个产业加速融合,在建立单一市场、统一生产基地等方面取得了切实进步,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依然迟缓背景下,东盟新兴经济体在市场规模、购买力和劳动力方面的巨大潜力显得十分突出。同时,东盟奉行“大国均衡”战略,谋求在国际舞台更多的话语权,为应对东盟周边各方战略,提出包含中国在内的“10+6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广域一体化经贸合作模式,RCEP谈判所涉议题相对较窄,未来的协定可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和传统定义上FTA的特点,政策相对宽松、标准相对较低,既可以通过货物贸易初始出价模式创新扩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成果,又可以在服务贸易、投资市场准入减让模式达成一致,扩大中国和东盟的市场准入,有利于深化双边的经贸合作。目前,中国与东盟各方正全力推动2016年内尽快结束RCEP协定谈判。
    (三)中国与东盟战略关系升级将深化双边经贸合作
    2013年中国—东盟特别外长会议,就打造中国与东盟战略关系升级版达成共识,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澜沧江—湄公河对话机制等经贸关系全面升级,将通过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深化双方互利合作:一是通过基金设立和新型投融资机制,以“互联互通”建设推动贸易便利化、结构性和监管改革、交通物流便利化等创新合作;二是启动对话和磋商机制,探讨包括服务业便捷化在内的新的自由化政策,将从宏观调控层面进行调控,弥补单纯降低关税和市场作用方面的不足;三是通过进一步减少敏感及高度敏感产品清单数量,提高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和经贸合作承诺水平,使中国与东盟各国得以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四是按“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谈判开放安排,提升投资和服务领域的开放水平,提升传统简单的产业间互补性货物贸易结构,推动产业内分工,构建跨境区域性产业链,增加贸易附加价值。
    二、中国深化与东盟经贸合作也存在诸多挑战
    (一)全球财富东移过程中多种力量正竞相争夺东盟市场
    首先是美国实施对亚洲的“战略再平衡”,先后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参加2011年东盟峰会,高调重返东南亚;通过介入南海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框架,不断巩固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传统(准)盟国关系,加强发展与缅甸、越南等国的关系,是挑起南海争端和中泰、中老铁路等重大互联互通项目受阻的幕后推手;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通过全免关税区框架,将有利于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与北美区的贸易和投资,大幅削弱中国对东盟传统的贸易优势。
    其次是日本继续把东盟作为对外战略的重点,对东南亚展开全方位的外交,一方面积极推进“日本—东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AJCEP)建设,巩固原产于日本的高附加值产品在东盟加工成终产品等产业内贸易布局;另一方面积极推行所谓“价值观外交”,积极介入南海事务,拉拢菲律宾、越南等,加大对缅甸渗透的力度,以基础设施建设、示范计划、政策咨询等公共产品提供和发展援助不断扩大影响力。
    再次是印度继续推动“东向政策”,依托孟印缅斯泰经济合作组织、湄公河—恒河经济合作组织等平台,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旅游业及新能源等领域,发展与东盟尤其是越南、缅甸等国的关系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协议(CEPA)从 2010年开始逐步取消80%的关税税目,同时允许印度和东盟国家根据本国实际,将部分敏感产品排除在关税减让或取消清单之外,双边贸易总额在2022年将达到2000亿美元。
    另外,东盟已经成为韩国第二大贸易与建筑工程订单地区,更是韩国的第三大投资地区;欧盟一直是除东盟国家自身外对东盟投资最多的经济体;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同与东盟签署的一份自由贸易协定;OECD和UN机构、俄罗斯、非州、拉美和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都保持与东盟的密切往来和对话机制,都成为中国现实的竞争对手。(点击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