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经营人物

您的位置是:首页>环球经营人物

张忠谋:科技巅峰劲舞的“半导体教父”(上)

发表于:2018-05-24 16:32 作者:admin

  怀揣美国最顶级三所大学的毕业证书,张忠谋收获了超乎意料的职场幸运;释放青年时代跳动活跃的商业激情,张忠谋赢得了不断成长的厉练机缘;瞄准竞争对手不可一世的偏执张狂,张忠谋布局了完胜凯旋的龙门方阵;超越老年时代含饴弄孙的普世定律,张忠谋创造了经典可载的财富传奇。操控着全球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制造服务企业,张忠谋的一举一动不仅牵及着世界半导体产业的敏锐神经,更关乎着中国宝岛地区经济起落兴衰的动态运程。


张忠谋:科技巅峰劲舞的“半导体教父”(上)

 

        本刊特约撰稿人

 

  哈佛校园的唯一中国学生

  虽然在张忠谋出生时父亲已官至宁波市财政局局长,但因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全家人同样难逃四处躲避求存与颠沛流离的命运。在张忠谋的印象中,自己成年前,至少在六个城市居住过,且先后在10个学校念过书,而印象最深的是随同父母逃亡到重庆并就读于张伯苓当时担任校长的南开中学。按照张忠谋的回忆,在这所学校,他不仅广泛阅读了国内外的许多文学名著,而且产生了要当作家的梦想。不过,没等到梦想之树发芽,日本法西斯铁蹄踏入重庆,张忠谋又随父母逃亡香港,之后香港沦陷,父母决定将张忠谋送往美国,目的是让儿子在国外就读的同时找到一个在异国他乡安身立命的机会。

  按照父母的计划,张忠谋到美国后应当学习理工专业,当时任美国东北大学教授之职的张忠谋的三叔却并不主张张忠谋直接学理工,理由是自己就是学理工出身,知道其中的辛苦,而且侄子从小兴趣广泛,应该再让马儿跑一会儿,看看他到底适合做什么?就这样,没有任何的自主决定权,经过叔叔的一番运作后,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年,18岁的张忠谋被送进哈佛大学。据张忠谋后来回忆说,与他一起进入哈佛校园的新生当时有1000多位,他是唯一的中国人。

  也许是少年不知愁滋味,来到哈佛之前,张忠谋认为自己也算是阅览群书,虽才高八斗算不上,但至少称得上是见多识广。然而,置身于这一全球顶级学府中,张忠谋突然发现还有比自己更为厉害的学霸们。在他的同学中,张忠谋看到不少人早已熟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也有人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翻看了几遍,当然还有同学在研读达尔文的《进化论》。见贤思齐,张忠谋开始感觉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与危机感,从罗马史诗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的著作,再到美国文学,只要是能看到的文学名著,张忠谋都如饥似渴地看了个遍。在个人自传中,张忠谋后来承认,在哈佛大学当时自己所学习的所有课程中,最为爱好也是印象最为深刻的应当是古典英美文学导读。当然,由衷地爱好加上广泛的阅读,也使得张忠谋在全年级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前10%以内的名次中。

  至今张忠谋依然仍认为在哈佛大学学习是他一生全才教育的起点。所谓的全才教育,除了专业学习与听课外,更重要的是同侪之间的互相砥砺,同时哈佛也会经常邀请校外的知名人士如议员、州长、国务卿以及一些大企业的负责人进行讲座与演讲,期间同学们还可以与这些政坛大碗以及商界名流进行互动与辩论,此外,从观看歌剧汇演,到欣赏戏剧桥段,再到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竞技,哈佛将丰富多彩的课外大餐全都奉送到了学子们面前。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张忠谋如今还记忆犹新。哈佛规定大一学生须在学年结束前通过游泳考试,可张忠谋是一只旱鸭子,好不容易通过强补达到及格水平时,他发现全年级只剩下一个人还没有考试合格。

  实际上就在张忠谋踏入哈佛大学的当年不久,他的父母也随后来到了美国,且鉴于当时中国国内比较复杂的政治形势,作出了暂不回国的打算,同时根据当时华人在美的就业发展情况,父母也再次决定让张忠谋转学理工。这样,张忠谋只在哈佛呆了一年时间就转学到了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专业是机械工程。张忠谋后来才知道,44岁的父亲也与自己一起同时进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学习,他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儿子学习的重要性以及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如同美国经济当时如日中天那样,上世纪50年代的麻省也正处黄金时期,众多的世界级大师在此云集,张忠谋强烈感受到了西方科学大餐的丰盛与甜美,学习的激情一次又一次地被激发出来,而且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张忠谋就以优异的成绩修完学士和硕士课程。不过,尽管最终拿到了麻省的硕士学位,但在申请读博时,张忠谋却连续两次落榜。对于这一结果,张忠谋后来的解释是,自己对机械专业“十分的敬却只有五分的爱”,而且他将麻省博士落榜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运。

  较真与幸运的年轻人 

  从麻省走出后,张忠谋完全可以申请美国其他大学读博的机会,而且成功率非常之高,但基于“一个阳春的工程师要去闯出自己新天地”的梦想,张忠谋最终作出了投入职场的决定,结果似乎在按照张忠谋的预料所出现。发出简历的两个月内,他先后收到了四家公司的Offer,其中有两家企业令他满意,一家是当时鼎鼎大名的福特汽车,另一家则是名不经传的“希凡尼亚”半导体公司。

  按照道理,机械专业出身的张忠谋应当选择福特,可最终却走进了希凡尼亚,原因是前者比后者开出的工资高。当时,福特给出的月薪是479美元,而西凡尼亚给出的是一月480美元的薪酬,一美元之差在许多人的眼中可以忽略不计,但较真的张忠谋却偏偏向福特提出只有提高薪酬才愿意前往就职的要求,结果招徕了对方的好一阵奚落与嘲讽。按张忠谋后来的说法,自己是在“一时冲动的青年感情”中和半导体结缘的。不过,张忠谋也许当时没有想到,与自己同时跨进半导体行业的还有英特尔公司创办人、大名鼎鼎的摩尔定律创始者摩尔以及集成电路发明人杰克·基比。

  进入半导体行业让张忠谋感到了什么是“小白”的滋味,而唯有恶补才是让自己摆脱窘境的最好途径。他先是找到晶体管发明人之一、诺贝尔奖得主威廉肖克利的《半导体之电子与洞》“一字,一句、一段慢慢地读”,有了一定基础后开始关注与研析行业内最新、最权威的学术成果、论文与动态信息,实在蒙圈了就去求教临时栖息在公司附件一个旅馆里几乎夜夜喝酒但却很懂半导体的人,而且张忠谋还真的感到从这个醉汉那里学到了不少真经。最有说明力的一件事实是,当上司将锗电晶体产品生产的改良及设计任务交给张忠谋手上时,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张忠谋就在醉汉的指导下捯饬出一个改良传统铅焊技术的小发明并在全公司推广,紧接着就被提拔为非正式的小主管,手下多了4个小兵。不过,由于其中两人后因工作失误遭到解聘性处罚,张忠谋为此出面求情却招徕了老板的一顿训斥,负气之下也毅然卷起了铺盖.

  拥有三年半导体行业工作经验的张忠谋很快得到了德州仪器抛来的“橄榄枝”,而且成为了该公司的第一个中国员工。当时的德州仪器虽然年营业额还不到1亿美元,但作为半导体领域生猛成长的一支新锐,德州仪器之前已经通过发明硅晶体管这些新产品在业界引起不小的震动。不过,张忠谋进入德州仪器时,公司正在替IBM生产四个电晶体,其中一颗电晶体在IBM生产的良率为10%,而到了德州仪器手上做出来的基本上都成了垃圾,公司老板也因一直未能穷究其因十分焦虑。也许是为了检验一下张忠谋的职业成色,或许是有意委以重任,张忠谋来到德州仪器的一个月后,老板就将始终没有搞掂的技术难题交到了这位新人手上。没有辜负厚望,半年之后张忠谋交出了产品良率超过IBM的产品,而且最好的指标一度达到惊人的20%。作为贡献的回报,张忠谋从老板那里获得了人生第一个正式管理职位:锗开发部门经理.

  帮助公司解决了技术痛点对于张忠谋来说也许算不上是最大的收获。进入德州仪器不久,张忠谋就结识了杰克·基比,这位身材出奇的高且拥有巨大头颅的老兄有一天告诉张忠谋自己正在做着将几个电晶体、两极体再加上电阻组成一个线路放在同一颗硅晶片上的努力,而就在张忠谋对此不以为然和将信将疑时,世界上的第一个集成电路不久就在杰克·基比的手上诞生了,此君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紧接着,被认为与杰克·基比同时搞出集成电路的另一位大师级人物诺伊斯带着一个叫摩尔的同事创办了英特尔公司,并很快在电子行业掀起一股惊涛骇浪的革命。两件非凡之事的叠加让张忠谋亲身领教了前瞻技术的变革力量,同时也赋予了他日后谋篇布局的原始基因.

  话说回去,来到德州仪器的第三个年头,张忠谋又意外收获到了一个值得纪念的人生礼物——公司决定全薪支持他去攻读博士,而且所有费用由公司承担。当然,学习是张忠谋的长项,几乎没有碰到任何困难,三年之后张忠谋就顺利通过了斯坦福大学电机专业的博士考试,自此,33岁的张忠谋拥有了哈佛、麻省和斯坦福三大美国名校的特殊学习经历。至今张忠谋还清晰地记得,拿到博士学位证书的当晚,他和妻子带着2岁的女儿到旧金山中国城大吃了一顿,还畅快淋漓地打了攻读博士以来的第一次桥牌.

  让竞争对手发抖

  无论是在优越感十足的美国人中,还是在异国求存的华人圈中,应当说像张忠谋那样能够怀揣全美最顶级三所大学金灿灿文凭的人并不多见,因此,完成学业回到德州仪器后,张忠谋就被提升为研发部门经理,统领近3000人的科技精干队伍。又仅过了四年,张忠谋被擢升为集团副总栽和资深副总裁,成为德州仪器的第三号人物,仅次于董事长和总裁。而此时的德州仪器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在全球有6万员工,其中一半归张忠谋分管,张忠谋也由此成为最早进入美国大型公司最高管理层的华人.

  德州仪器无疑为张忠谋创造了宽阔的成长平台,同时也让张忠谋获得了纵横商场的未来人生体验。当时,由诺伊斯和摩尔联手驱动的英特尔飞速成长,而德州仪器事实上也成为了英特尔的最强劲对手,甚至坊间传出新闻,英特尔已把中国人当政当作击败德州仪器半导体业务的最佳时机。不过,另一方面的德州仪器也没有闲着,甚至可以说对方的一举一动都进入到了张忠谋的视野之中,而在精心筹谋之后,一盘打掉英特尔威风的计划也在张忠谋的脑海中清晰成型。

  当时英特尔最具优势的产品是内存,而且该产品已经做到世界第一,业界甚至将英特尔与内存划等号,许多公司都在其攻势下落荒而逃。但打蛇打七寸,万物有克星。英特尔最耀眼的头部位置恰恰成为了张忠谋率先痛击的目标。鉴于当时整个市场以及英特尔的主力产品都是1K(存储单位,1k=1024B),为了一战定高下,张忠谋开足马力,痛下血本,直接从4K产品开打。尽管这一大胆决策在公司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但张忠谋还是顶风逆行。结果,德州仪器的4K新品出来不久,英特尔就溃不成军,而且自此英特尔在内存市场一蹶不振,直到扼腕退出,转攻CPU(电脑处理器)市场并有幸成为该领域的王者。据此,后来有人调侃说,是张忠谋成就了未来英特尔,使得这一芯片巨头在转型中再次成功上位。

  事实上,与英特尔的对决只是张忠谋胯下战马踢出的一小股狼烟。就在德州仪器试图继续扩展自己商业地盘时,全球半导体市场已是群雄四起,加之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整个行业处于混沌状态,而置身于迷雾重重的竞争环境中,稍不留神,即便是像德州仪器这样的领先企业也很可能被视线内外的对手拉下马来。因此,为了保住德仪的市场绝对优势,更为了在技术上抢先一步,征得集团高层的许可,张忠谋带着人马首开高科技行业“价格战”的历史先河,而伴随着一把把价格屠刀的落下,对手不是惊慌失措,就是丢盔弃甲。

  作为“价格战”的有效推进方式,在与客户签订协议时,张忠谋都会向对方主动提出,只要德州仪器开发出新产品,都会以每季降价10%的幅度给出优惠,即使亏本也会坚持。对此,采购者当然欣然接受,而对于德州仪器而言,表面上看来当然会发生不小的财务损失,但在动态过程中则会时刻感受到生死时速的倒逼压力,进而加快产品和技术迭代,并持续巩固市场竞争力。公开资料显示,得益于主动挑起的“价格战”,德州仪器期间推出的诸多最新半导体制程迅速席卷全球,不但牢牢把控了世界5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且成为引领产业更替升级的风向之标。当然,德州仪器的威武之下,人们除了看的俯首称臣之人外,更看到张忠谋日益高大起来的伟岸形象,人们甚至相信,世界半导体市场上只要是张忠谋主打的战争,除了他自己似乎没有人可以凯旋,即便是英特尔、摩托罗拉也徒叹奈何。对此,美国《电子》杂志将张忠谋形容为“掀起全球半导体大战,让竞争对手发抖的人。”

  不过,就在张忠谋登上战车准备更远驰骋时,德州仪器的新任总裁菲伯做出了朝着消费性电子产品转型的决定,而且张忠谋被指定出任公司消费电子集团总经理。虽然在接下来的日子中,张忠谋带领着团队开发出了好莱坞大片《E.T.》衍生产品、全球第一个用语音单晶片做出来的玩具“SpeakandSpell”,但却始终难以割舍对半导体的那份痴迷与情感,且屡次呈书希望公司高层继续加大对半导体的投资,而在几度努力无果之后,张忠谋最终决定离开.

  蛟龙出水之后

  从德州仪器去职后,张忠谋仅在通用器材总裁位置上呆了两年时间便受台湾政府之邀出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之职。此时,美国因长期负债,强迫各国货币升值,其中不到两年新台币兑美元汇率便从40元上升到25元,台湾出口竞争力因此锐减,企业纷纷出走,转战大陆与东南亚。对此,台湾政府希望张忠谋能够带领工研院通过科技带动产业升级,培植出新的贸易竞争优势,同时张忠谋也希望彻底改变工研院那种没有实效的研究方式,走出一条与工业界紧密契合的道路,且他的目光首先盯住了集成电路产业。

  集成电路产业简称为IC(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由于是芯片的最重要、最核心组成部分,因此人们往往将其称为芯片产业;此外,由于集成电路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路大型集合,通常人们又将集成电路产业等同于半导体产业。一般而言,芯片分为设计、制造、封测三大环节,所谓设计,是指企业运用电子设计自动化等辅助工具,设计出满足特定需求电路的过程;而制造是指按照芯片设计方案在晶圆(硅是晶圆体的主要原始用材,故有硅晶片之称,而由于硅晶片是圆形,故称为晶圆)材料上构建完整的物理电路;封测则是指将制造好的晶圆进行封装测试,与外部器件实现电学连接,并为芯片提供物理保护,使芯片能够应用于终端。在张忠谋看来,台湾显然因为技术短缺无法进入芯片设计领域,但由于沉淀出了巨大的制造业优势,完全可以在芯片的制造地带大展拳脚功夫。

  说干就干。主政工研院的次年,张忠谋就成立了专司芯片制造代工业的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简称台积电),虽然当时张忠谋已经56岁,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世界级”的目标首先是他为公司敲定的战略愿景,为此,台积电迈出了在全球搜寻与招徕顶级专业人才这一最为重要的一步。当然,难度超过了张忠谋的想象。当时全球半导体圈子其实并不大,那些帅将之才要么汇集在张忠谋昔日对手的门下,要么是自己曾经的旧部或者下属。从对手哪里挖来人才显然不易,张忠谋只能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在往日的下属人群中进行游说。他先是找到了包括英特尔一位副总裁在内的几位老部下,动员他们来台湾一起开创半导体的天下,可这些人看好他却不看好台湾,也不看好芯片“制造代工”这个点子,结果没有一个人愿意追随张忠谋。但让张忠谋倍感幸运地是,经过好说歹说,通用电气半导体总裁戴克终于答应前来助阵,而台积电也非常地慷慨,将集团总经理这一重要职位交到了戴克的手上。

  张忠谋和戴克在台积电成立的第二年就上演了一曲精彩的“二人转”,即通过私人交情将刚刚履新英特尔总裁职务的格鲁夫连哄带骗地弄到台湾并参观了台积电。当时,英特尔正在向CPU转型,而格鲁夫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宏伟蓝图,即通过做出强大的CPU,创造和引领消费者对电脑的需求,并成为掌控电脑“心脏”的主人。对此,张忠谋也看得非常清楚,英特尔转型必然会将业务重心放在设计研发上,这对台积电来说就是一个打开局面的千载难逢之机。他找到格鲁夫,道出了希望英特尔将制造业务交由台积电来做的想法,而格鲁夫竟然答应可以合作试一试。不过,虽然生意场上看交情,但落到实处,只有专业才能让自己占据立足之地。半导体有200多道制程,英特尔在台积电一道一道地检查,连更换机器都要得到他们的允许,对此,张忠谋都按照对方要求一一进行整改完善,如此折腾了一年多的时间,台积电才从英特尔的手中拿到了认证和订单。

  个人电脑时代随后潮水般的到来让英特尔的CPU尽展王者风采,同时也让台积电获得了在半导体行业纵横捭阖的天地,而为了能够全力投入企业管理与运营,张忠谋也辞去了工研院董事长之职,次年台积电年营业收入便首超10亿美元。又过了两年,台积电登陆美国纽交所,并在当年实现13亿美元的营收与5.35亿美元的盈利。此同时,张忠谋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25位最佳管理者之一,台积电也获得《商业周刊》最具成长潜力、最具长期获利潜力、最佳顾主以及台湾最佳公司等荣誉。直到2002年,台积电以超过50亿美元的年度营收一举跃上全球第一也是最大专业晶圆代工企业的位置,此后便在电脑移动业务的牵引下一路狂飙而至今无人能越。

  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台积电的营业收入达到了9774.5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3.1%;税后净利3961.3亿元,同比增长2.7%,而且营收与获利双双续破历史纪录。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台积电已经圈占了全球芯片代工市场高达55.9%的份额,IC制造业90%的利润都悉归台积电的囊中。依靠如此雄壮的底气,台积电的市值已经超过全球芯片巨头英特尔。在行业人士看来,从事智能手机业务的韩国三星其实并不能称得上是纯粹的半导体企业,如果这样的看法能够成立,其实作为台湾市值最大上市公司的台积电应当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企业。

  台湾经济的“顶梁柱“

  从台北南行,不到一个小时车程便可以抵达台湾科技实力的核心地带——新竹科学园区。进入园区稍作浏览,就会发现一栋又一栋披着高大玻璃帷幕的建筑物其实就是一个又一个来头不小的企业总部:友达,世界一流的液晶面板供货商;联发科,“山寨机”的催生者、全球第四大芯片设计公司;力晶,国际内存巨头……而核心中的核心,当然就是台积电,张忠谋的办公室就位于台积电总部的顶层。闲着的时候,张忠谋就会习惯性地衔着烟斗,目不转睛地看着办公桌对面墙壁上悬挂着一副牌匾,上面镌刻着“特殊贡献奖”五个金闪闪的大字,这是台湾政府授予给台积电的最高荣誉,也是台湾的最高科技。

  台湾民间惯常将张忠谋称为“芯片大王”或者“半导体教父”, 以此感谢他为推动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和全岛经济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而作为正式的媒体,台湾《天下》杂志每年评出岛内的百家标杆企业,台积电已是连续15年独占鳌头。的确,在台积电成立之前,台湾半导体业就是一片荒漠,唯一的联华电子也只做简单的消费性产品,而台积电成立之后,先后带动与催化出了旺宏、德鸉、南亚等数百亿大厂的投资,台湾半导体群狼格局由此确立起来,并最终走到了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顶峰位置,且至今威风不减。

  数据显示,目前台湾拥有260多家芯片设计公司,规模、产值仅次于美国,远超过韩国与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等亚洲国家;此外,台湾还盘踞着15家晶圆制造公司,拥有全世界密度最高的12厂(也称十二英寸晶元厂,即可以加工直径为十二英寸的硅晶片)群落,生产能力仅排于韩国之后;同时台湾还拥有30多家封装与40多家测试厂,为全球之首。统计结果表明,2017年中国台湾半导体产业增长产值达到2.46万亿元新台币,占全球产值的23%,继续蝉联全世界第二大半导体产业地区,排行仅次于美国。

  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看来,台积电的诞生应当是台湾经济崛起的象征,甚至CNN认为,台湾经济至今没有破产,台积电可谓功不可没,因此,CNN又给台积电安上了“台湾之光”的雅称。据台湾中央社披露的最新数据,最近3年台湾上市公司不动产、厂房及设备共增加投资1.7万亿新台币,其中排名第2的联电投资金额1230亿台币,排名第3名的鸿海集团664亿台币,而排名第一的台积电则超过了8200亿台币,相较之下,占比高达48%的出台积电绝对算得上是一枝独秀。作为台湾地区最重要的制造业企业,台积电在本岛持续大规模投资与扩大经营规模,在维系着自己作为全球晶圆代工霸主地位的同时,最终创造出供应链以及消费与就业效应同样不可低估,别的不说,仅台积电在台南投资的芯片三纳米项目就可一下产生5000余个就业机会。

  采用公众熟知的GDP指标可以对台积电的特殊分量做出进一步的认知。统计数据表明,2017年中国台湾地区生产总值为17.44万亿新台币,其中半导体贡献占比为14%,而再结合台积电的实际年度营收,不难发现其在台湾半导体产业产值中的占比竟高达39%,对整个台湾GDP的贡献率也超过5.6%,对此,台湾媒体做出的一致性判断是,台积电已经大到不能倒的地步。



友情链接